谁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第一巨头? 对于理性的金融精英来说,量化的财报数据是最好的论据和答案,因为阿里和腾讯都是上市公司,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变的更加容易了。 在阿里系,最重要的两大板块,一个是上市公司阿里巴巴集团,一个是未上市的蚂蚁金服,而腾讯系则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手里。 现在就让我们来纵向和横向对比下,到底18岁的腾讯,和17岁的阿里是如何胜负翻腾的。其中横向业绩对比,用的是阿里2017财年第二季度(2016年7月1日至9月30日)的财报,而腾讯的财报则是2016年第二季度财报(4月1日至6月30日)。 一,市值:3250亿vs2900亿 再也没有比市值更简单粗暴的上市公司量化指标了。 目前,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团的市值为2500亿左右,而根据当前汇率简单计算,港股公司腾讯市值为2900亿美金。 是的,看起来阿里的市值要比腾讯小不少,不过,要看整个阿里系,就不能忽略中国估值最高的未上市公司蚂蚁金服。 未上市的蚂蚁金服,无市值,只能看估值,上月底,外媒援引法国里昂证券驻香港电信与互联网研究部门负责人梁向奕的研究称,蚂蚁金服的估值约在750亿美元,而其中的核心是支付宝估值500亿美元。 两者简单相加,阿里系的最大两个板块合计市值高达3250亿,超越了腾讯。当然,阿里的估值中已经包含了蚂蚁金服的价值,因此,两者重合部分应予削减。不过,由于蚂蚁金服经过数轮融资,目前阿里集团占比不可知。 其实,早在2014年9月,阿里上市时,阿里的市值就达到了2300亿美金,彼时,这一市值超越了腾讯和百度之和。 最近两年多,阿里业绩一直快速增长,市值却没有同步提升。 其实也不用奇怪,无论是华尔街的投资大鳄、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的金融精英们,有时候对互联网公司的了解,要比他们在分析公司时的振振有词要少的多,他们对短期业绩的苛求,要大于对长远利益的展望。 就连华尔街集体膜拜的投资界男神巴菲特,也因为对于互联网不了解,而对所有的互联网公司股票敬而远之,也许是受了巴菲特的潜在影响吧,整个华尔街几乎一向低估互联网公司,不仅有中概股公司阿里,也有美国本土公司脸书和谷歌等等。 比如,都在昨晚发布财报的脸书和阿里,其业绩预期就双双被华尔街低估了。 二,营收、利润、现金流 再来看看营收和利润吧,毕竟,不赚钱的公司是不道德的。 从营收上来说,阿里和腾讯的营业收入基本持平。 先看收入,阿里集团收入同比增长55%,达342.92亿元人民币,而腾讯总收入为人民币 356.91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52%,营收腾讯稍高,增速阿里略微领先,基本上处于同一数量级。 再看利润,通常来说,美国上市公司和港股上市公司的核算方法也不同。 在美国等成熟的资本市场,EBITA(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是更重要的因素,因为,开奖,EBIT主要用来衡量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可以使投资者评价项目时不用考虑项目适用的所得税率和融资成本,这样方便投资者将项目放在不同的资本结构中进行考察比对同类公司的业绩。 第二季度,阿里的EBITA同比增长42%至145.93亿元。 而在大陆和港股,更看重净利润。第二季度,腾讯的净利润增长 32%达到了107.37亿元。 其实,纵向对比两家公司的营收和利润更有趣,我引用网络上的一张现成对比图,比较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前几年阿里的营收差距一直被腾讯秒杀,只是两者的收入利润差距一直在缩小。 最有趣的其实是利润,在腾讯收入净利润高达52亿的2009年,阿里2010财年(2009年4月1日-2010年3月30日),阿里还亏损了5亿元,但是其后五年,阿里的利润增长率一直秒杀腾讯,终于在2015财年,超越了老对手腾讯。 其实也不奇怪,对于做c端生意的社交游戏巨头腾讯来说,社交用户的增长基本是自发驱动型的,在这个基础上,游戏娱乐赚的都是省心省力的快钱,所以腾讯早早盈利,而马化腾自从1998年创业至今,一直还算得上顺利。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