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产品教父张小龙在WXG(微信事业群)领导力大会上的讲话又一次刷爆了互联网人的朋友圈。谈到敏捷开发的时候,张小龙直言: 我们今天可以想一些与众不同的点子,然后我们可以很快就看到效果,因为我们可以很快把它上线了,然后可以去验证,如果不对就下线,如果还有改进余地,下个星期再去改它。这是一个能够持续实现你的想法的过程。 其实这种敏捷开发的方法由来已久,并且被Google、Facebook等硅谷企业广泛应用。它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论,总结起来就是“MVP”和“精益分析”两个概念。 一、敏捷的背后:MVP与精益分析(一)MVP MVP是最简化可实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的简称。最简化可实行产品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展现产品的核心概念,用最快、最简的方式建立一个可用的产品原型,用这个原型表达出你产品最终想要的效果,然后通过迭代来完善细节。 图1:MVP的产品迭代策略 假如你的产品愿景是一种高级出行工具,比如小轿车。传统的产品设计思路是一步一步,从车轮、车轱辘、外壳、动力装置、内部装饰一个流程一个流程做起,最后得到一个完善的产品。而MVP的思路,我们可能会先做一个小滑板车或者自行车,看看用户对出行工具的认可程度。如果用户认可我们的产品概念,我们可以接下去生产更加高级、完善的摩托车、甚至小轿车。 传统产品迭代思路成本高、速度慢、风险大,花高成本做出来的产品用户可能不认可;MVP策略的优点在于试错成本低、速度快、风险低,能满足产品快速迭代的需求。 (二)精益分析 埃里克·莱斯,硅谷著名的企业家和作家,最先提出来“精益创业”的概念。精益创业的理念涵括精益客户开发、精益软件开发和精益生产实践三大部分,这是一个快速和高效开发产品和服务的框架。 图2:”构建-衡量-学习“的精益分析框架 精益创业的本质是精益分析,核心是“构建-衡量-学习”循环。张小龙的敏捷开发想法和这个方法论不谋而合:首先是你有一个想法或者灵感,然后通过MVP策略产品快速上线;产品上线后,通过数据来衡量用户的表现,如果好的话就保持、继续优化,不好的下线反思。通过这种循环,产品快速迭代、用户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二、数据驱动的MVP 在MVP开发过程或者精益分析整个框架中,最重要的莫属于衡量(measure)这个环节。如何选择合理的指标来衡量MVP的效果?如何通过合理工具来监测用户行为数据、优化产品?这都是敏捷开发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精益化运营的今天,产品、市场、运营如何通过敏捷开发来提升效率,这是一个所有互联网人的需要面对的命题。 (一)产品:MVP 任何产品,信息量达到一个量级的时候就会出现信息查找困难的情况。一个装满文件的Mac笔记本,想找一个文档却不知道放在哪个文件夹了,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Spotlight搜索】进行全局搜索。这样的好处,一个是能找到所有相关的文件,另一方面是节省时间。 图3:借鉴Mac笔记本的Spotlight搜索功能 数据分析产品GrowingIO内含单图、看板、漏斗、分群等十多个功能模块,如何通过一次检索找到需要的图表就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可以避免个功能之间来回跳转,节省检索时间、提高效率。 1. 提出想法、快速构建 GrowingIO工程师提出做一个搜索工具的想法,方便用户在整个系统内进行全局搜索。产品经理根据用户反馈设定使用产品,把功能点进行优先级排序,确定MVP(最简化可实行产品)–––部分功能点击后直接进入详情页,降低操作成本。 2.产品落地、快速上线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