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周,无论是光彩炫目的地方,还是那些被人遗忘的角落,历史的车轮又向前推进了一小步。 大事件:微信小程序内测
“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随地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 ——张小龙 微信小程序内测版一经推出,有人弹冠相庆: 找了一天文档,读完安下心来,因为看到了支付接口; 有支付,开奖,就有一切; “小程序”有WebSocket能力而且还只支持HTTPS; 野狗只支持HTTPS链接,atv,而且采用WebSocket; 可以进行基础数据通信、实时数据分发了,比如实时金融行情、实时对战游戏和实时定位。 ——野狗刘之 有人冷眼旁观: 微信解决不了多任务运行的问题,或者说无法达到操作系统一样的效果; 在生活服务、消费领域里,大众级的产品,已经都被巨头垄断,微信只需要放那么几个入口; 小众的非主流产品,也并不特别需要借助微信; 「用完即走」并不能构成现在用户弃用 APP 转投微信小程序的理由,也不能构成开发者们弃用 APP 转投微信小程序的理由; 小程序大概只会成为服务号的一个优化。 ——刘飞 无论看好好看衰,也许都在张小龙的意料之中,而这一切,却只是他对自己身份的一种回馈: 公众号养活了数以万计的自媒体,但这却并不是张小龙的本意。他在年初那次演讲中表示:“我自己是很多年的程序员,我觉得我们应该为开发的团体做一些事情。”这就是“微信小程序”的由来。至于它的样子,大概是“类似于公众号,但比公众号更便捷,更好找,更容易使用的形态” 对话:微软翻译 行业公认最厉害的翻译软件有两个:Google 翻译和微软翻译(Microsoft Translator)。上周,后者的产品战略总监Olivier Fontana 和唯物聊了聊。
很多人认为,语音翻译就是先把语音识别为文本,再把文本翻译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其实不是这样。Olivier Fontana 表示: 微软尝试过这种简单拼接的方式,但翻译质量无法令人满意。最终微软的方案是,在语音识别阶段就为口语的识别做了特殊的输入优化,识别之后的文本经过 TrueText 技术的处理,再进入文本翻译阶段,文本翻译的输出结果也要为口语做优化,最终通过成熟的 TTS 技术让机器“读出来”翻译结果。 在“实时对话场景”的翻译模型研发过程中,微软面临着三项关键的挑战: 收集口语语料。需要大量时间和金钱,来收集口语化的语料数据; 训练这些语料。这一项的运算成本非常高,需要大量的运算能力和硬件加速系统; 开发口语模型。每一种语言的口语表达方式和发音方法都不一样,同一种语言不同年级的人声音、俚语、语速和表达方式也不一样,很难用同一种模型去实现。 微软翻译针对语音“对话”进行的种种优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家公司在年初 Build 大会上公布的战略“对话即平台”。他们还透露,在今年年底前,将为Office 365企业用户提供 Skype Meeting Broadcast 服务。通过该服务,可以自动为网络会议添加字幕,并将会议实时地翻译成不同语言展现出来。 对话:高德地图 田密来高德的第一年,高德还是一家上市公司,必须做很多事情去证明地图能赚钱。被阿里巴巴收购之后,整个阿里对高德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把技术做好,就达到目标了。“马云上次来也说,买高德从来没想过高德会挣钱。”他说。
2014年阿里入主高德之后,做的第一个关键决策令人费解——要求高德放弃本地生活服务O2O,回归到地图基础技术上。考虑到当时用户量更大的百度地图,视O2O生活服务为核心战略,此举针对其最大竞争对手而制定的意图非常明显。 两年过去了,田密告诉唯物,同行之间交流的时候,大家基本达成共识,地图短期内很难直接变现,竞争的焦点又回到了数据和引擎。巧合的是,苹果公司的两位高管在接受 Fast Company 采访时,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