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喷式增长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渐渐步入寒冬。一个明显特征,是曾经火热的消费金融ABS发行,在下半年陷入沉寂。 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y,简称ABS)是以资产(如消费信贷)的未来现金流作为偿付保障,在市场上发行的债券工具,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融资。 梳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半年的ABS备案信息可以发现,除了京东白条和蚂蚁花呗,以消费金融作为基础资产的ABS仅在10月24日发行了一单(中腾信工薪贷1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一位券商资管人士告诉笔者,监管层下半年基本不受理和互联网相关的个贷或消费金融项目,虽然没有正式发文,但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都得到明示,“这类资产支持计划不要往上报,报了也不批。” 从2015年开始,互联网消费金融概念的ABS一度火热发行。阿里、京东领衔,宜人贷、分期乐等紧随其后。但时间进入2016年7月以后,监管突然收紧,一些已经拿到交易所无异议函(有效期6个月)的项目,下半年都发不出去,眼看着无异议函要过期。 虽然资产证券化备案制在2014年末落地,但事实上的审批制,对于发行主体有严格限制。消费金融ABS在场内发行,一般分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前者必须是持牌金融机构,在银监会备案;后者虽然条件略宽松,但仍需在交易所和基金业协会备案。 上述发行渠道被称为场内ABS,相对应的场外ABS则乱象丛生,存在监管套利的空间。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而言,场内ABS大门已逐步关闭,而场外ABS则路险难行。 消费金融ABS冲动 消费金融面向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艾瑞咨询预计2019年该市场规模将达41.1万亿。加入消费金融战团的,有银行信用卡中心、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北银、中银等15家)、互联网巨头(阿里、京东)和新兴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趣分期、分期乐)等。 消费金融的一个核心竞争力,是用于放贷的资金成本。因为不能向公众吸收存款,所以各家消费金融机构都在努力寻找低成本资金来源,ABS正是其中之一。 京东白条的ABS发行利率已经低至4%以下,但新兴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以前只能通过P2P等渠道获取资金,成本高达10%以上——寻求ABS发行是降低资金成本的有效出路。 但野蛮生长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今年问题频发,导致ABS发行前景蒙上阴影。 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的“校园贷”成为消费金融重灾区,常常跟“大学生因逼债自杀”,“裸条”等字眼联系在一起。银监会对校园网贷摸底调查后,提出“停、整、移、教、引”五字原则,分类处置违规行为。 趣分期、分期乐这两个原来主打校园贷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品牌,不得不被迫转型。趣分期更名趣店集团,退出校园贷市场;分期乐改名乐信集团,瞄准普惠人群而不仅是学生。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不断曝出风控漏洞。北京银监局于6月底向北银消费金融公司开出了150万元的罚单。 对于ABS底层资产安全极为看重的监管层和机构投资者,看到消费金融的现状难免心生龃龉,场内ABS发行暂缓也就顺理成章。 场内ABS监管趋严 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作为交易所市场上资产支持计划的管理人和推介机构,常常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前文提到的券商资管人士称,交易所不愿意在自己这里交易的产品出现风险,把握不住的ABS宁可不给挂牌。 互联网消费金融乱象频出,而且和网贷的各种风险交织在一起,交易所谨慎对待也就成为必然。 作为券商资管,最看重ABS发行主体的信用状况和持续经营能力。消费信贷资产入池上万笔,每笔小额信贷资产的真实性其实很难判别。券商不可能像侦探一样去调查每一笔入池资产。对于风险很大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宁可放弃。 阿里、京东这样的企业,花呗、白条的资产质量未必比其他消费金融公司更好,但因为是互联网寡头,能为ABS增信背书。 而下半年在深交所挂牌的唯一一单消费信贷ABS——“东方汇智-中腾信工薪贷1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主体是中腾信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发行规模约2.9亿元,优先A级利率5.4%,已接近持牌金融机构的低利率水平。 查询这个并不出名的中腾信工商资料,可以发现其控股股东是中信产业基金,股东还包括中航信托等“中”字头的金融机构——“干爹”背景很硬,j2直播,而且和互联网不太沾边,如此才能顺利发行。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