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R9、iPhone 7 这种上下各有一个「宽」天线条的方案相比,R9s 的「微缝天线」有助于减少割裂感,让后盖部分更加一体。在无法完全隐藏天线条的情况下,R9s 的这个设计算得上是一种更有「美感」的解决办法了。 有趣的是,除了 R9s,三星即将上市的 Galaxy C9 Pro 也采用了这种「微缝天线」的设计。我们不太清楚这种设计是否会涉及专利问题,如果没有的话,或许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一大批采用这种天线条设计的手机上市。 和 R9 相比,外观上除了天线条这个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变化,R9s 在背部金属的喷砂工艺上也进行了改进。 OPPO 表示,「不同于行业选用的陶瓷锆砂,OPPO R9s 选用金属感更强的新型复合砂,经 2 次喷砂工艺流程,金属颗粒相互间更为细密,整体金属感更强。」
这句话听起来有些抽象,但把 R9 和 R9s 拿在手里,背部金属的触感是有明显区别的。R9s 的表面摸起来明显更加细腻和温润,更有品质感。印象中,除了索尼 Xperia XZ 背部的那块金属(如上图,之后我们会详细聊聊大法的这部手机),我还没有摸过像 R9s 处理地那么细腻的金属喷砂后盖。
这种工艺上的进步在线上的图片和文字描述中是很难体验出来的,不过对要「去店里看看」的线下消费者,R9s 摸起来比 iPhone 还细腻的喷砂工艺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用户的好感, 除了「微缝天线」和触感更好的后盖,R9s 在一些机身细节上还有几个小改变,比如边框部分的「腰线」更加柔和(更接近 iPhone)、屏幕一圈的两面金属倒角宽度更窄,这都有助于提高 R9s 的握感。 此外,在同为金色的版本中,R9s 的颜色明显变得比 R9 更淡,有些类似一加 3 那种薄荷金的感觉,在一大批金色全金属手机中,提高了几分辨识度。 「双核对焦」是个什么鬼? 相机是 R9s 的另一大重要升级,也是 OPPO 对 R9s 的产品宣传中的「头号卖点」。 我们先从 CMOS 说起。R9s 配备了一块来自索尼的 IMX298 传感器,OPPO 宣称这块 CMOS 是由索尼和 OPPO 联合研发。大家不要被 398 这么大的数字唬到,其实从参数上看,IMX398 更接近在上半年国产机中大量采用的 IMX298,二者的尺寸都是 1/2.8 英寸,1600 万像素,单像素尺寸 1.12 微米。 从客观参数上看,IMX398 相比 Google Pixel、小米 5s 上采用的传感器面积更大的 IMX378(1/2.3 英寸)并没有什么优势,不过 IMX398 有一项「独门绝迹」——双核对焦。
第一眼看到「双核对焦」,你可能会先想到三星在 Galaxy S7 / Note7 以及佳能部分相机上使用的全像素双核对焦。 具体来说,「全像素」指的是 CMOS 传感器上面的所有像素,「双核」指的是把像素当中的光电二极管一分为二(其实就是 2 个),让分开后的光电二极管能独立接收光线,形成的相位差是马达进行对焦的「依据」。在成像时,每个像素中独立的 2 个光电二极管在成像时可作为一个像素进行输出。
来自百度百科 从上面这张 IMX398 的图示中来看,右图中的 IMX398 在中间和四个角上各有四个小蓝块,从坐图中可以看出,每个小蓝块中有 16 个双核对焦点(图中标注成黄色的 L、R)。 简单来说,IMX398 上的这个「双核对焦」就是三星、佳能使用的「全像素双核对焦」的「割阉版本」。 不过理论来说,这种「割阉」并不见得是件坏事。相比「全像素对焦」,IMX398 的「部分双核对焦」对成像画质的负面影响更小,而相比需要盖住光电二极管的一半、用单个像素点来获得像差信息的相位检测,「双核对焦」的速度更快。 在实际的体验中,R9s 的对焦表现也符合理论预期。和采用和 IMX398 结构类似的 IMX298 且没有激光对焦模块的一加 3 相比,R9s 的对焦更快,但和我们我们手上这台已经「绝版」的 Note7 相比,R9s 明显要慢了一些(特别是在弱光下),和「相位 + 反差」对焦的「王者」 iPhone 7 相比,R9s 的整体对焦表现非常接近。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