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台开奖现场直播 j2开奖直播报码现场
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 IT新闻 >

码报:【j2开奖】超导“小时代”之十二:形不似神似 | 物理八卦荟

时间:2016-10-21 09:50来源:香港现场开奖 作者:118KJ 点击:
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 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 ——石涛(清) 撰文 罗会仟 (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员) 俗话说:“书画同源。”中国画起源于古代人发明的象

  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

  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

  ——石涛(清)

  撰文

  罗会仟 (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员)

  俗话说:“书画同源。”中国画起源于古代人发明的象形文字,千百年来,无论是写实、写意,还是工笔画,中国画的特色在于“形似”,达到如同“远看花有色,近听水无声”的以假乱真水平。在形似基础上,中国画还讲究一种神韵,不是生硬照搬客观事物,而是有所概括、取舍、调节,形成自我的精神表达。如明代沈颢《画麈》中言:“似而不似,不似而似。”齐白石将其概括为“不似之似”,傅抱石也认为好的作画得经历“不似—似—不似”的过程。的确,齐白石笔下的萝卜白菜花鸟鱼虫可谓是活灵活现,形似而兼有神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的现代主义美术逐渐脱离了“形似”的束缚,在追求“神似”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观看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奈的《日出·印象》,就总让人觉得模模糊糊,朝云、小船、绿树、水波、红日都是不清不楚的一片,atv,不会清晰地告诉你它们是什么样的,但整体却给你精神感官留下了深刻印象(图1)。

码报:【j2开奖】超导“小时代”之十二:形不似神似 | 物理八卦荟

  图1. (左)齐白石的《墨虾》与(右)莫奈的《日出·印象》(图片来源:(左)360百科及(右)英文维基百科)

  尽管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但实验现象往往要回归到理论框架中去,以形成系统性的科学描述。如果面对比较直观可见的物理现象,理论的建立也就同样直观明了,达到“形似”。然而,如果面对暂时令人觉得“奇异”的物理现象,其过程完全不甚清楚的时候,理论家们往往觉得如同面对空白画布而无从下手。幸运的是,这并没有难倒所有的科学家们。聪明的理论物理学家探索了一条脱离“形似”而求“神似”的道路,只要抓住物理现象的背后本质,而不管其具体过程是如何发生的,也能建立描述这个现象的物理理论——称之为“唯象理论”,或理解为“看起来像的理论”。

  在寻求常规金属超导理论的征程上,物理学家最初走出来的,正是这么一条“形不似神似”的道路。超导体所展现出的零电阻、完全抗磁性等奇特行为充满了迷人之处,不仅在应用上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在物理机制研究上也富有挑战性。为了解释超导现象,许多顶尖的物理学家都前赴后继发明了各种自己的“语言”,真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令人惊讶的是,“扑死”在超导理论沙滩上的物理学家,包括鼎鼎大名的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汤姆孙(Joseph John Thomson)、玻尔(Niels Bohr)、布里渊(Léon Brillouin)、布洛赫(Felix Bloch)、海森伯(Werner Heisenberg)、玻恩(Max Born)、费曼(Richard Feynman)等(图2)。这些人里面,爱因斯坦的成就自不待说,汤姆孙以发现电子而闻名,玻尔、海森伯、玻恩、费曼都是量子论的创始人物,布里渊和布洛赫作为“老布家”建立了电子在固体中运动的基础理论(参见本系列文章第5 篇:神奇八卦阵),这些人显然对微观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已“了如指掌”,可谓代表了同时期固体物理的顶级理论水平。出乎意料的是,这些差不多个个都拿过诺贝尔物理学的“最强大脑”在挑战超导问题的时候,都无一例外遭遇了共同结局——失败!爱因斯坦曾因超导理论的失败十分懊悔地说道:“自然界总对理论家冷酷无情,对一个新理论,她从来不肯定,最多说可能是对的,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直接否定。最终,几乎每个新理论都会被否决掉。”面对超导问题,使尽了洪荒之力的“科学顽童”费曼,也不无郁闷地说道:“天知道这些年(1950 —1966)我都经历了些什么,好像我在努力解决超导问题,然而最终我还是失败了……”。

码报:【j2开奖】超导“小时代”之十二:形不似神似 | 物理八卦荟

  图2. 超导理论探索中失败的物理学家(图片来源:英文维基百科)

  早期的超导理论往往都非常粗糙,因为当时实验和理论都远远落后,理论物理学家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自己,同时鄙视别人。超导零电阻现象于1911 年发现,直到1933 年才发现迈斯纳效应,期间人们对超导电子态性质了解甚少,低温下正常态和超导态的电阻、比热等几乎一无所知。尽管量子论早在1900 年就开始出现,然而真正走向成熟是1926 年海森伯和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建立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之后,而量子论应用于固体物理研究则在1928 年布洛赫定理提出之后。在这种情形下,提出超导理论模型大都靠凭空猜想,难有成功希望。例如:爱因斯坦提出超导电流可能在一个个闭合的“分子导电链”上形成, 汤姆孙提出“电偶极链涨落模型”,超导发现者昂尼斯也试图提出过“超导细丝模型”,后期的实验很快证明这些理论模型错得一塌糊涂,因为不考虑固体中电子—电子间相互作用是完全行不通的。随着量子理论工具的不断完善,布洛赫、玻尔、海森伯、玻恩等人再度提出了多种五花八门的超导理论,然而在解释新发现的迈斯纳效应时都或多或少遇到了困难。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物理学家们都执着地在寻找超导的“微观理论”,而忽略了超导的宏观量子现象本质,且绝大多数人的思维都没有跳出当时理论的樊笼。值得深思的是,爱因斯坦在热力学统计物理方面做出的工作足以傲视物理群雄,而超导就是一种量子体系中的热力学相变,爱因斯坦却没有真正领会它的本质。

  为了进一步理解超导相变是如何发生的,我们不妨先认识一下什么是热力学相变。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