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影市尽管惨淡,但《七月与安生》作为华语电影的一股清流还是令人耳目一新,虽然票房还远远未能达到各方满意的程度,但从影片自身品质来说,已经获得了广泛认可。 相信一百个人能从这个项目中分析出一百种成功秘籍,什么小镇青年啦,什么中等成本影片崛起啦,什么IP不死啦…… 但其实秘籍就一个,这个电影项目里起决策作用的三个人:投资人、制片人和导演,都非常专业,他们兢兢业业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并给予其他人充分信任,在与创作相关的重大方向性事件上碰撞想法,打磨出共同认可的解决办法。 极致的分工,专业的准确,清晰的路径,《七月与安生》堪称典范 或许你不相信,但我的这个结论来自于各类媒体对该片投资人、制片人和导演在过去一个月里采访的总结,他们每个人谈的都是自己的身份该谈的事: 投资人谈的是为什么做这个选题; 制片人谈的是为什么选择这个导演来拍,谈如何根据对市场的预判来推进影片开发、制作过程和成本控制,谈如何对投资人老板负责; 导演谈的是人物和情感,谈理解谈表达。 这些散见的访谈集合在一起,就大致可以整理出这部电影创作过程的时间线: 这是一个由初始投资人(极客影业)最先看中的选题,看中这个项目,是因为“觉得这是一个讲述’女性成长’、’发现自我’、’学习选择’的故事。”在市场上大有可为,有非常好的获利前景。 初始投资人从一众购买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购买版权的机会。拿到版权后,初始投资人开始委托编剧进行过初步的改编工作,试探开发方向的可能性。 初始投资人没做过电影,经验有限,运作困难重重,于是接受了主控投资人(嘉映影业)进入。主控投资人引入新编剧修改剧本。 随后,主控投资人说服陈可辛以监制身份进入,实际完成制片人工作。制片人对题材与主控投资人充分沟通后,选择小说家林咏琛对剧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先后又由编剧团几易其稿,历时一年。 考虑到其中复杂纠缠的人物关系和感情戏,制片人选择了非常熟悉的拍摄过《恋人絮语》的曾国祥作为导演,并为导演配备组建了主要的制作班底,由制片人自己的公司(我们制作)提供专业制片服务。曾国祥能够驾驭这样一批专业素养过硬、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与制片人(监制陈可辛)的帮助有着重要的关系。 影片拍摄完成后,此次共使用了四位剪辑师也是一个令人玩味的信息,相信在影片从粗剪到定剪的过程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市场相关的事务,由主控投资人的专业团队为主负责,他们综合协调情况确认档期,负责影片的宣发、商务、版权销售、海外发行等一系列工作,同时整合各家出品方的优势资源。 左起:曾志伟、曾国祥、陈可辛 《七月与安生》 以极其规整的商业片操作方式,讲述了一个非常走心的故事。如果有人想要参考它去操作新的选题,请参考这种方式,千万别盲目地又上马一百个少女撕逼大战的故事。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个案例确实存在一个值得我们检讨的问题—— 《七月与安生》算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呢? 同理可问:《无人区》《让子弹飞》《老炮儿》《道士下山》《聂隐娘》《太平轮·上》《让幸福来敲门》《盗梦空间》《黑客帝国》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 商业片和艺术片这个分类真的存在吗?这种分类能够帮助观众理解我们的电影吗?能帮助到投资人、制片人、导演去准确地操作这个项目吗? 一个更能指导投资人制片人操盘的分类:商业电影 VS 作者电影 尽管习以为常,但这种粗暴的分类方法实际上长久以来不仅让我们的观众困惑,也让我们这些电影从业者本身困惑。 认真分析一下,电影项目从操作方法来讲,根本不存在商业片和艺术片: 1、只要是电影,必须有电影化的艺术表达:即便是好莱坞,也尝试过请李安来导演绿巨人,试图给一部轻而易举就可以拍摄成乏善可陈动作大片的超级英雄电影注入更多的人性和情感; 2、只要是电影,必须考虑投资回报:贾樟柯的电影也得不赔钱才能有人请他拍下一部。人家对于自己的受众目标清楚得很,同样有着非常明晰的商业运作策略和渠道。 实际上,如果必须给电影项目分类的话,更应分为商业电影和作者电影。 商业电影:以主控投资人的投资回报需求为核心完成的电影作品,决定权在投资人; 作者电影:以导演的创作表达需求为核心完成的电影作品,决定权在导演。 从根本上弄清楚商业电影和作者电影的不同诉求,对待项目的操作上就能更好地理顺运作方式: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