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投稿到早读课,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最近各大互联网媒体都在疯狂鼓吹“国内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期结束,创业者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其实这就是一篇带有偏激性的内容被主流媒体发出去以后其他中小媒体跟风转载带来的一种紧张的气氛。 当年,移动互联网呼啸而来,app也应运而生,大家对这种新鲜的模式很好奇,于是纷纷下载。那时候的流量分发是中心化的,在单一平台上随便做个活动就是几万几十万的下载。后来,经过几年的沉淀,大部分用户已经对这种形式腻了,下载app的热情渐缓,在单一的平台上很难一次性获取大量用户。 那么,流量红利真的是彻底消失了嘛,我觉得只要善于去挖掘和细分流量,还是会有很多收获的,下面我就结合一些前辈的观点和自己的理解谈谈细分流量思维。 主动寻找产品的专属流量 首先,流量可以细分为两种,一种是通用流量,比如导航页的位置,搜索引擎的竞价广告位,这些流量谁都需要,所以自然非常贵,另一种流量是专属流量,比如我要做的产品是一款健身类产品,那么在产品上线初期就不会去找通用流量渠道,因为通用流量渠道竞争太激烈而且成本太高。 我更需要产品的专属流量,例如:健身类论坛,健身类QQ群,健身类社交媒体达人等等,这些平台上的流量就是专属流量,不仅和产品匹配度更高,而且也没那么贵。 擅于发掘新的流量渠道 其次就是多渠道构建渠道来源,任何一个渠道和平台的流量都是有限的,刚刚开始做的时候可能很便宜,越往后做越贵,因为该渠道里面对你产品有感觉的就那么多人,在一定周期内,肯定是越做成本越高的,这时候就需要运营人员全方位探索,构建多元化的渠道来源。 还要善于挖掘新渠道。 其实,当我们探讨某个渠道红利的时候那个渠道就已经没有红利了。所以,这就需要运营人员善于去发现和挖掘新渠道,这对于创业产品尤为重要,主流市场的渠道虽然不用费什力气,但是效果基本都很一般,因为你看到的主流渠道都已经被无数人在做了,已经成了通用流量。所以要想降低推广成本,善于去挖掘新渠道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观察一下市面上比较火的泛社交化媒体,只要是能做内容传播的都有被发现的价值。 互联网不是只能做“免费” 最后再简单聊聊产品模式思维,这里要说的不是产品经理那套东西,atv,而是关于移动互联网产品商业化的一些思考。 自打移动互联网创业大潮来临以后,创业者们都广受老周的影响,atv,那就是“免费”,产品和服务全都免费,短期内收费和盈利似乎在互联网领域遥不可及。但是前期通过免费来获取用户并不是对每个产品都适用的。我把移动互联网的产品业态分两种,一种是“茶馆式”,一种是“健身房式”,优酷,爱奇艺这种就是典型的茶馆式产品,用户过来就是休闲的放松的,听听小曲看看表演,不用在用户刚进来的时候就使劲推销让人家消费,因为这地儿是放松的,客人愿意来,可以先养鱼,收费的事儿慢慢来。 另一种就是像newnes,爽哥英语这种学习类的产品就属于“健身房”类的产品,无论是学习还是健身都是反人性的,需要持久的“鸡血”,但事实上很多人都是三分钟热情,真正坚持下来的没几个。所以这类产品就不用总唱情怀,客人来的时候也别扭扭捏捏藏着掖着,有啥好的直接拿出来,很有可能人家就来这一次,兴许在你这付了费还能想着多来几次呢。 还是那句话,列观点容易,具体落实到执行方案上难,以上分享的这几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版权声明:早读课文章均来自作者投稿或者授权文章,部分文章为转载均尽量注明作者和来源,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添加momo微信:qqj5211314,感谢。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