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密是高德地图负责技术的副总裁。来到这家公司的三年,他明显感受到第一年和后两年做的事情,非常不同。他说,来的第一年,高德还是一家上市公司,必须做很多事情去证明地图能赚钱。被阿里巴巴收购之后,整个阿里对高德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把技术做好,就达到目标了。“马云上次来也说,买高德从来没想过高德会挣钱。”他说。 2014年阿里入主高德之后,做的第一个关键决策令人费解——要求高德放弃本地生活服务O2O,回归到地图基础技术上。考虑到当时用户量更大的百度地图,视O2O生活服务为核心战略,此举针对其最大竞争对手而制定的意图非常明显。两年过去了,田密告诉雷锋网,同行之间交流的时候,大家基本达成共识,地图短期内很难直接变现,竞争的焦点又回到了数据和引擎。巧合的是,苹果公司的两位高管在接受 Fast Company采访时,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两三年前,整个行业都认为地图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迎来施展才华的机会。当时,谈论地图作为本地生活服务入口的观点非常流行。但很快,地图从业者就发现原来的地图生产方式,没有办法满足用户对于地图数据完善度、新鲜度和准确度等方面的需求。于是,在用户看不到的地图产品背后,从业者们悄悄展开了新的技术竞争。 由于高德同时涉足地图产业链上游的数据采集和下游的产品应用,所以它更早感受到了产业形势变化。去年10月,这家公司宣布将进行一体化引擎的研发,并称“这是公司历史上投入最大的研发项目,也是未来三年中我们拉开与竞争对手距离的重要战役。” 最近,这家公司公布该技术研发成功,已经上线。雷锋网藉此机会与高德技术VP田密进行了一次对话,直播,从“一体化引擎”的解读,聊到高德近几年在技术上的变革,以及他对地图行业发展的观点。 对话高德技术副总裁田密
(注:对话内容经过不影响原义的编辑) 雷锋网:高德所称的“一体化引擎”,指的究竟是什么? 田密:简单地理解,以前高德地图的手机和车机版本采用了两套不同架构的引擎,一个为在线服务,一个为离线服务。现在两者融合在一起,变成一套引擎,无论有没有网络,都由这套引擎提供服务。当然,其实还包括浏览器等平台里的地图,就是全平台变成同一套引擎。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我们的用户数据,在不同平台之间流转更加方便。保证用户在不同终端之间切换时也可以获得连续的体验。比如,位置从PC发在手机上,从手机发到车机上,atv,变得非常通畅。 雷锋网:你们说“这是公司历史上投入最大的研发项目”,它的难点主要在哪里? 田密:难点在于怎么把两套引擎“糅”在一起,不同场景下可以自动选择。在线情况下,因为可以在云端服务器上进行运算,所以算得非常准;但离线情况下,本地的运算量很有局限性。我们设了个小目标,尽量让离线的结果与云端的结果保持一致。 这里有个技术上创新的点,就是我们把云端积累的一些参数和经验值,比如说每个POI的权值,每个道路权值,以及过去道路拥堵情况,同步到离线引擎上去。当用户的手机或车机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时候,离线引擎也能通过在线引擎积累的数据进行优化,获得更好的结果。我们内部做测试,80%的情况下,离线和在线结果是一致的,这是很了不起的,对车厂来说是革命性的变化。 雷锋网:好像现在人们都不愿意用车机的导航,在车上也是用手机导航的人多。对于这个正在萎缩的市场,高德为什么要投入精力? 田密:严格来说,是传统不联网的车机市场正在萎缩,因为体验不好,所以大家不愿意用。高德这边获得的数据是,去年新出的汽车,已经有10%是可以联网的。其实车机有它的优势,比如它不用像手机一样担心耗电的问题(手机开GPS导航非常耗电),再比如汽车有了更多的传感器,摄像头、激光、雷达、红外线等,它的传感器比手机更多,而且更准。现在我们不下结论,未来一定是手机还是车机做主导,但希望做到在不同场景下的融合,比如下了车可以无缝切换到手机的步行导航上。所以需要一套引擎来打通这个事情。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