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Google不会和Facebook共享它的数据,腾讯、阿里和百度之间亦难有深层的数据交换合作,在商业利益的支配下,人工智能的独立进化未来倒是可期的,甚至可能重演尼安特德人和智人的竞争历史。 这也是为什么腾讯在发布基于人工智能的营销战略时必然要拉上京东的原因——今年,作为「京腾计划」升级版的「京腾智慧」发布——消费是一切营销的终点,面对阿里这个守株待兔的强大对手,剥离电商这类非核心业务的腾讯必须牢牢持有京东这个在中国唯一能够让阿里感到不安的电商平台,用来防患数据之荒。 无论「BAT」里的哪一家,打通旗下各个产品之间的数据连接、并让人工智能在统一的环境里监测、学习和持续反馈,都是无一例外的重中之重。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的「室长」吴恩达如今是在硅谷组建团队,并向李彦宏直接汇报,腾讯两条事业群——负责云基础设施搭建的社交网络事业群和负责云上营销解决方案的网络媒体事业群——也罕见的聚首于腾讯智慧峰会的上海站。 新的背景在于,在江山平定之后——各大巨头均在移动互联网守住了新的入口,只是强弱有别——为了迎合资本市场的增长要求,突出主营业务之外的表现成为构建想象空间的主流途径,翻阅最近一年的历史新闻稿便可发现,阿里在说它已不是一家电商公司,百度少谈O2O开始夸言无人驾驶,腾讯更是注重强调收入组成更加多元化。 于是就都走到了人工智能这条胡同的路口。 一方面既要展示出不计成本的为「未来」投入的决心,另一方面又要尽力不让这种投入影响现有业绩,故而研发和变现的同步进行,也是相对困难却又不得不选择的做法。 腾讯虽然拥有长期数据的优势——QQ、微信都是能够对用户进行持续追踪的高频应用——但在腾讯内部,还在着手建立捕捉瞬时兴趣的能力,如果一个白领突然开始喜欢打高尔夫球了,腾讯希望能够最快的知晓这一变化,并以五分钟一次的频率为其绘制和更新标签,再从广告库存里找到最合适的内容匹配,并基于对该用户的全景化数据捕捉,进行跨渠道的信息触达。在腾讯发布的《腾讯智慧赢销白皮书》中,认为这种全景化营销的动力正是人工智能。 因为这种密度的工作,人力完成不了,常规的监测系统也负担不了,必须要用人工智能来解决。 今年2月,负责谷歌搜索业务的元老、46岁的Amit Singhal宣布退休,它的空缺将由负责Google人工智能项目的John Giannandrea填补,根据Google的统计,其每天收到的搜索请求仍有超过15%是「全新、从未被记录过的」,这意味着机器所能够学习的空间还是巨大且未知的,让人工智能的专家来负责最核心的搜索业务,也是对现有业务的提升抱有极高期望的态度。 据说Google曾将神经网络部署到广告系统中,用于识别用户上传的图片,即使在没有文字信息的情况下,也能「读懂」图片的内容,了解用户的兴趣。 能够从网络中识别猫的图片,曾是人工智能的一大里程碑 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服务于广告是不是一件很「Low」的事情,恐怕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广告人都不会同意这个结论,只是前者的工作会不会让后者感到威胁——假若真有一天,人工智能能比人类更加富有创造力、同时又更懂客户的心理——那么广告行业引以为傲的创意能力或许也会遭遇颠覆。 还记得《广告狂人》第一季的结尾么,唐·德雷柏力挽狂澜,通过放映自己和家人的照片、将幻灯片商品比做「旋转木马」而赢得了柯达公司的订单,唐在演说中说:技术是赤裸裸的诱惑,然而当它和产品有了感情联系时,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情况。 将人工智能尽快的逐出实验室、与用户接触,这种变革的效果也会加速体现,马化腾也说了,atv,期待人工智能成为「下一代生态基础设施」,它将是一片森林。 坐等风起云涌。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