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凯平:很多人以为积极心理学是一种自我安慰,其实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望文生义。阿Q精神是一种特定的心理防御,有三个很重要的特点:一是否定现实,不承认存在问题;二是臆想现实,编造事实;三是无所作为,不对现实做任何改变。而积极心理学恰恰相反,它要求我们直面现实生活,认识人类的正面心态,也接受他人的负面心态,然后去认真地、积极地实践。积极心理学讲求的是有所行动,这和阿Q精神是完全相反的。 赛先生:那积极心理学又算不算是鸡汤呢? 彭凯平:我认为积极心理学在某种程度上就像阳明先生讲的“良知”,就是去体验、发扬人类的积极心理过程,去相信人性是善良、可贵的,能够创造奇迹的。如果能做到知行合一,良知就会产生正面积极的生活效应、工作效应和社会效应,人在态度上、身心状态上、行为力量上都会变得更加正面、积极、强大。 但是,它的主要作用还不是帮助个体立马得到心灵安慰,所以不是心灵鸡汤。积极心理学是一个科学研究领域,它的应用不仅需要个人的修行,还要看客观环境的影响。所以不要把积极心理学当成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我反复强调,它是一个理念,不是一个技巧,不是一门功夫,不是专门救治病人的灵丹妙药。 赛先生:这么多年来,你一直致力于推广积极心理学,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最大的阻碍是什么呢? 彭凯平:最大的阻碍是文化的阻力。我们中国人比较讲职位、功利、效果,不太关心自己的身心状态,不太关注心灵体验,不太欣赏“修心”这类听起来就很虚幻的事情,而其主要原因就是文化的障碍和文化的阻力。 第二,中国心理学界对积极心理学并不重视,因为它的观念和思想与传统的心理学不一样。到目前为止,中国心理学会都没有成立积极心理学分会,说明他们还是有一些怀疑。正因为不了解,所以觉得更像心灵鸡汤,不像科学,甚至有人认为是邪教,这都是无知造成的错误认识。那么,专业心理学家不愿意推广积极心理学,社会就很难普及。所以我感觉到孤独,因为学术界不积极。 第三就是,我个人感觉体制对这个思想不太关注,所以基本上没有来自教育部、政府部门的支持。虽然媒体和领导人经常表态支持,但是没有实际上的支持行动,倒是民间和社会资本对积极心理学很关注,很支持。 赛先生:那么积极心理学在当下的中国到底有什么价值呢? 彭凯平:我们中国古人早就知道,世上无心外之物,世上无心外之理。换句话说,你做任何工作一定要诚意尽心,也就是从我们的认识,从我们的思想,从我们的精神状态开始。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一个相对富裕的阶段,中国再也不是一个贫穷的国家,中国人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现在要解决的是自己发展的问题,如何过得更好。当我们只是要求活下去,心理学的知识可能没有什么用,但如果我们想活得更好,心理学肯定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所以,积极心理学是历史的需求,是适应历史发展的产物。“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我们搞了这么多年的经济建设,现在必须直面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心浮躁、焦虑,对前途迷茫,对生活意义感认识不足的问题,所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话题。 赛先生:你是说积极心理学是历史的必然吗? 彭凯平:对,它是不以意识形态,不以民族特性,不以政党意志为转移的。所有国家在人均GDP大幅提高之后,都会出现关注心理需求的问题,所以现在心理学在中国变得很重要。这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国际的共同呼声。联合国2012年宣布3月20日为国际幸福日,就是意识到人类的心理问题可能会引发其他问题,直播,心理问题成为健康最大的杀手之一,因此这也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 赛先生:今天似乎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不快乐,不幸福,你能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谈谈这个现象吗? 彭凯平:幸福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之一。幸福不是快乐,不是一种简单的愉悦。幸福是一种有意义的积极体验,其间包含了价值、目标、关系、成就……,当然也包含愉悦的情绪,所以幸福是一个特别复杂的、综合型的概念。当今社会,工作压力,人生意义不清晰,竞争激烈等等很多原因都会导致幸福感下降,所以这是一个人类社会工业化之后面临的后现代化陷阱。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全球都有,不仅仅是中国面临的问题。 赛先生:这么说当代人是不是会经常缺失幸福感?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