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广受欢迎的小龙虾是一种来自南美的外来入侵物种,曾在短时间内遍布沟渠,对内河的淡水鱼虾资源造成威胁。不过中国吃货将它加入食谱短短几年后,已经几乎看不到野生小龙虾了,现在吃的大多为人工养殖而成。 作为入侵物种,小龙虾除具备超强繁殖能力外,j2直播,还能在生活污水和轻度污染的工业废水中生存。 有些种类生物只能生活在清洁水体中,称此类生物为敏感种类,有些种类生物耐污性强,能在污染严重的水体中大量繁殖,称此类生物为耐污种类。显然,小龙虾属于后者。 据《中国水产》杂志统计,我国常见的外来水生生物物种除前述被摆上餐桌的几种外,还包括: 红耳彩龟(巴西龟)、短盖巨脂鲤(淡水白鲳)、红腹锯鲑脂鲤(食人鲳)、下口鲇(清道夫)、雀鳝、食蚊鱼、露斯塔野鲮(泰鲮)、镜鲤、鳄龟、凤眼莲(水葫芦)、苏氏圆腹鱼芒(淡水白鲨)、虹鳟、大口黑鲈(加州鲈)、眼斑拟石首鱼(美国红鱼)、斑点叉尾鮰(沟鲇)、匙吻鲟(鸭嘴鱼)、杂交鲟、太阳鱼等 事实上,在中国成功扎根的这些外来水生动物,多是耐污生物。在较严重或中度富营养化的水体中,这些耐污种类较容易形成优势种群。 食蚊鱼,原产美国东南部、墨西哥及古巴,因对消灭疟蚊及其他蚊子的幼虫有一定作用,而被一些国家移殖。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生物并非“水越脏长得越好”。由于我国淡水水体污染持续加重,不少本土生物数量大减,给了这些外来者更大的生存空间,才得以迅速繁殖。污染对它们也会造成危害,只是更能“扛”罢了。 并且,它们发育时间快、生命周期短,体内的重金属积累也较大,食用后很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在一些污染地区较为严重的江河湖泊生存的罗非鱼,体内的汞元素含量非常高。 此前入侵国外并泛滥成灾的水生生物中,则不乏对生存环境要求颇高的生物——鲤鱼、蟹等。 鲤鱼是一种对水质变化很敏感的生物,一旦水里出现有害污染物,其死亡率很高。 在美国疯狂繁殖的亚洲鲤鱼,在老家中国的野外日子可不好过。根据近年的调查,由于污染、过度开发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四大家鱼”的野生鱼苗在湘江株洲段已经灭绝。而根据中科院水生所的监测,长江中“四大家鱼”的鱼苗,已经从60年前的300多亿尾,下降到不足1亿尾,搞不好也有灭绝的危险。 蟹种对水质的要求比鱼种更高,对水质的污染也更敏感。 原产地在中国的大闸蟹长期泛滥于德国和英国。反观国内,纯种原味的大闸蟹在中国的水系当中已经几乎灭绝。 当原产于中国的水生动物在欧美泛滥却在国内濒危时,调侃去国外组队“救灾”之余,我们更应该警醒。 当我们将自己能够“把入侵物种吃成濒危”看作引以为傲之事时,更应该了解自己吃进去的多是耐污生物,很可能会危害身体。 也许该救的是我们自己 我国的水污染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原国家环保局曾发布新闻:在全中国七大流域中,面临的严重问题是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主要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顺序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辽河、淮河、黄河、海河等流域都有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 受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一些珍贵物种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我国特产的淡水豚,体呈纺锤形。长江中下游干流是其主要活动范围,属濒危动物 另一方面,水体污染对人的危害逐渐显露。一项统计显示,中国水污染事故年发1700起以上。 2013年,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团队长期研究成果《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数字版出版,首次证实癌症高发与水污染的直接关系。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