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台开奖现场直播 j2开奖直播报码现场
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 要闻 >

人大工友夜校停办:工友为生存打两份工 已无人听课

时间:2017-04-27 11:16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手机看新闻 点击:
“很感动,同学们你们不要道歉不是我们不想参加夜校,每天工作时间长,下班后很累谢谢同学们的服务。” 这是北京人民大学一名后勤工友在给该校社团组织“新光平民发展协会”

  “很感动,同学们你们不要道歉……不是我们不想参加夜校,每天工作时间长,下班后很累……谢谢同学们的服务。”

  这是北京人民大学一名后勤工友在给该校社团组织“新光平民发展协会”(以下简称“新光协会”)一份《声明》后的留言。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里坚持了近6年的“工友夜校”宣布停办,这所曾经登上《人民日报》的“人民大学学生为人民办的‘学校"似乎走向终点。

  “从上学期到现在,新光夜校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低谷……到今天,我们终于相信我们不能再做其他的努力去改变什么,只有平静地接受现实,面向社团内外发出这个声明:对不起,我们即将停办夜校。”

  主办夜校的学生社团新光平民发展协会在4月25日、26日连发两份声明。声明中称,atv,从上学期开始,参加新光夜校的工友数量开始缩减,从最初的20个人到10个人,5个人,2个人,没有人。“对于夜校的停办,新光平民发展协会在这里道歉——向过去的新光人,向新光的志愿者……向人大校园里超过两千名辛勤工作、艰苦朴素、默默无闻的工友们。”

  “这不是失败,只是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期。”中国人民大学新光平民发展协会负责人陈华亮(化名)4月26日告诉澎湃新闻(香港直播),“夜校对于工友而言处于太高的需求层次了”,在人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停办。

  对于新光协会《声明》所称的“停办”,中国人民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颜梅认为并不准确,应是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平台的调整,以“全方位地满足工友们的学习欲望”。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人大新闻网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人大新闻网

  人民大学里的人民“学校”

  学生为工友办夜校,这样的事在全国高校中并不多见,曾多次被包括《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央媒在内的媒体报道。

  专为中国人民大学工友开设的夜校课堂始于2011年,该校商学院2010级学生吴俊东是创始人。

  几年前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吴俊东曾说起初衷:有次读到1918年北京大学创办“校役夜班”的历史,受到启发,决定为人大的工友们办夜校。“人民大学应该是人民的大学、应该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我们也应该为人大的后勤员工做些实事。”

  人大校内的梁漱溟乡村建设发展中心与新光协会建立了合作关系,乡建中心的邱建生老师曾写过一篇文章《人民大学,人民的大学》,称“能够关注到后勤工友的这些志愿者不愧是这个时代的优秀青年,有责任和担当”。

  夜校创办后,受到工人群体欢迎,据中国青年报2014年底的一篇报道,从2011年创办时起,经过3年多的发展,新光夜校已经有20余位固定“教师”,每周六晚的课堂能来30位工友。陈华亮是该校大三学生,2015年即加入新光平民发展协会,他向澎湃新闻回忆,彼时每次前来听课的学生尚有30多名,比较稳定的工友在20名左右。

  工人夜校最早的课程是关于农民工创业、计算机之类的实用课程,“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提升职业技能”。“那时确实有不少工友完成了自考和其他一些资格证的考试,去到了更好的岗位上。”陈华亮称。

  在此次夜校停办前,授课范围已经涵盖历史、时政、法律、养生、英语、读书会,等等。“这些课程都延续了之前的经验,并且尽量选择他们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上课的工友越来越少 上课的工友越来越少

  课程越来越丰富,但上课的工人越来越少。“从上学期开始,从最初的20个人到10个人,5个人,2个人,没有人……”

  根据新光协会4月25日《声明》中的内容,协会里几个老成员最初对此是“惊讶的”,因为之前的课程“从来不会少于10个工友参加”,讲到诸如北京景点或是医疗健康这种热门内容时,总是把小教室坐满。

  但现在志愿者们按照以往的惯例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工友们到来时,“常常是半个小时过后,依然见不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协会成员们开始反思:是不是宣传出了问题?是不是这学期宣传单发得太晚?是不是很多工友没有通知到?是不是(和工友)聊得太少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