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标准,在生产电缆的过程中按照一定比例降低含铜量,是电缆行业中不法分子攫取利润的一个潜规则,此类电缆行话叫“打折电缆”。 “打折电缆”多为三无作坊生产,他们根据厂家需要,以按照国家标准打8折、9折甚至7.5折(即含铜量为80%、90%、75%)的方式生产,厂家则将这些假劣电缆贴牌销售。 近年来,关于以这种方式生产销售假劣电缆的刑事案件至少已有数十起。 以“电缆”及“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两个关键词在中国裁判文网上搜索,atv,可得到2013年以来的72份刑事裁判文书。澎湃新闻(香港开奖直播)选取其中2015年以来的28份加以梳理后发现,多起案件中,生产者或售卖方低价中标工程项目后,为“打折电缆”粘贴假品牌标识、假合格证销售。 这28起案件总的涉案金额达三千万余元,假劣电缆流入多个工程项目,其中包括政府在建项目及住宅楼盘。 连日来,随着陕西奥凯电缆质量门的持续发酵,电缆行业乱象引发关注。 中缆在线创始人、中国价格协会线缆价格分会秘书长柏广森告诉澎湃新闻,我国电线电缆行业中乱象频现,部分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偷工减料、制假售假等质量失信和违法现象比较突出,“奥凯电缆已不是第一个,但如果行业营商环境不改变,它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 这28起案件中,共有4家被告单位、47名被告人被各地法院判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案发地包括13个省、直辖市,其中江苏省5起、安徽省4起、内蒙古4起;共查获的假劣电缆价值3024.068598万元,已有价值2940.323744万元的假劣电缆被售出,剩余价值83.744854万元的假劣电缆在售卖前被查获。 澎湃新闻梳理这28起案件,一条假劣电缆生产销售的完整链条浮现出来:生产、售卖方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与购买方签署购销合同、参与招投标后,自行组织生产或找他人代为生产;为攫取利润,生产者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生产,即生产行话所称的“打折电缆”;而后,在劣质电缆打上假品牌标识,配套假合格证及检测报告等材料售出。 西安地铁三号线问题电缆厂商、陕西奥凯公司法人代表王志伟曾面对电视镜头称:“我公司在(西安)地铁3号线招标过程中,采用低价竞标的方式获得订单,在生产过程当中,为了获得一定的利润,降低了生产成本,造成了产品不合格。” 通过低价竞标获取订单,为提高利润生产伪劣电缆的情况,同样出现在澎湃新闻梳理的多份判例中。 安徽省池州中院2016年2月作出的一份判决显示,2014年7月16日,池州市某置业有限公司“香樟里·那水岸”房地产建筑工地需采购一批低压电力电缆,被告人甘曜华参与邀标,并通过该房地产建筑工地电缆邀标的负责人得知必须出到最低价,才能取得这项业务。被告人甘曜华明知最低价只能按照国家标准的8.5折、9折生产电缆线,仍将三百余万元的不合格电缆冒充合格电缆销往“香樟里·那水岸”房地产建筑工地。判决书中一位证人的证言显示,“必须结合厂方的打折的报价情况,哪种打折标准能够生产出客户所需要的电缆型号和数量,就按哪种打折标准生产”。 (2015)鄂武汉中刑终字第00494号判决书中,被告人供述“这些货物达不到国家标准,达标电缆是赚不到钱的”、“出事再说,胆小做不了生意”。 低价竞标是指在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人以较低的投标报价,击败其他竞争对手,从而取得项目承包权,前提是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业内人士认为这能促进行业竞争,防止腐败滋生。但一些不法分子为了投标成功恶意压低价格,进而生产伪劣产品提高利润。 贴牌乱象:客户要什么品牌就贴什么品牌 公开报道披露,陕西奥凯公司多名员工证实该公司生产“贴牌货”,“老板从外面运来一些没有任何标识文字的电缆,在厂里重新包装、打上奥凯的标识后,重新销售出去。”澎湃新闻在王志伟河北老家实地探访发现,印有“陕西奥凯电缆有限公司”的电缆废皮出现在当地一家工厂周边。 电缆行业贴牌销售并不鲜见。澎湃新闻梳理的28案中,有14起案件提到贴标、贴牌,伪造虚假合格证、检测报告等内容,占所有案件的50%。 安徽合肥中院于2015年5月6日审判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宁学楼伪造电缆品牌印章和合格证,委托其哥哥在河北邢台组织货源,“因为他们老家有许多电缆厂就是生产电缆的,但是却没有生产许可证,因为生产的产品不符合国标,属于伪劣产品,所以就便宜点。”按照需求清单,宁学楼让其哥哥在电缆上打上客户所需品牌的名字,还伪造了产品质量证明书和5枚公章用于欺骗客户。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