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现在大气污染形势严峻,有一种观点认为水污染形势也很严峻,您怎么看?2006年左右,环保部曾经搞过一次大江大河化工企业的调查,现在是什么情况?《水污染防治法》修改到了什么程度? 张波:你刚才问了一个我也很关心的问题,大家都关心大气污染防治,别把水污染防治给忘了。从世界各国,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的经历来看,流域污染治理更难,所以对水污染防治应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对水污染防治高度重视,《水十条》就是重要措施之一。 关于大江大河沿岸化工企业布局问题,其背后首先是个理念问题,一定要牢固树立流域环境承载力的理念,要把思想统一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现在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企业布局乱、生态破坏比较严重等问题,根子上还是没有真正确立起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流域环境承载力不同,有的地方特别敏感,比如说江边河边、重要河湖湿地等都是有很高生态价值的区域,这都是各地区的宝贝,应该划定红线保护起来。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就会觉得湿地不就是一些水草吗,填掉以后造出地来搞工业区、城市建成区,还可以多卖钱呢。所以理念是第一位的,我们一定要把理念统一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上来。 第二,划定和严守生态红线。各地要按照有关规定,把高生态价值区域、非常敏感的地方划定红线,依法打击生态破坏行为。围湖造地,屯垦活动是现在中央环保督察的重点之一。另外,部分江河上游一些地方一味迎合高耗水需求,建了太多的水库和水电设施,下游的生态流量难以保障,一些重要河湖生态水位都没有办法保障,比如京津冀去年汛期做了一个调查,有卫星影像的333条河流中227条是断流的,不是老天爷不下雨,而是下了雨后被层层截留了。各地丰水也好,缺水也好,一定要确保一定比例的水资源用于生态保护需求,也就是保障生态流量,只有这样,河湖湿地的水生动植物才能够生存,才能保证环境自净能力维持在一定水平。如果不注意这些方面,肆意的破坏流域生态环境,环境承载力就会持续下降。蓝藻水华等这些问题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所以划定和严守生态红线是非常重要的。 下一步,我们在制订规划时会重点考虑这些方面,再就是执法方面会作为重点,对水生态破坏的问题追究责任。谢谢大家。 《水污染防治法》已经全国人大一审了,全国人大6月份还要进行二审,这个期间也是进一步融合各方面意见,进行完善的一个阶段。 凤凰网:我想问一下关于农村污水治理的问题,城市管网包括污水处理还是比较完备的,农村有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污水怎么排的问题,整体的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这方面有什么样的措施?南水北调过程中怎么样防治水污染? 张波:这还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农村的污水处理一定要防止一刀切,不要简单的把工业、城市的污染治理模式搬到农村去。实际上农村更多的还是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一些农村已经变成小镇了,比较发达,甚至就在城中村,就在城市旁边,可以跟城市污水集中处理一样的模式来做。有一些人口比较多,甚至乡村旅游还比较发达,也可以考虑用这一类模式来进行治理。还有一些交通也不方便,人也不多,都出去打工了,这类村庄一定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农村污水中的人粪尿,是很好的有机物,如果把这些剥离开来,剩下的污水一般很难形成径流,如果形成径流我们用人工湿地的办法也可以解决。我最近在湖北的梁子湖调研,看到当地一个很好的经验,村子里一千多平米的塘子,地方叫“当家塘”,里面种了很多水草,密度比较大。老百姓在塘里洗洗涮涮,不断有污染物进去,也没有特别的治理措施,但是因为有那么多水生植物在里面,所以它的自净能力很强,我目测透明度应该在1.5米左右。把农村人粪尿分开来,单纯其他方面的废水,可以用这样很简单的方式来进行处理。总之,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南水北调调水都是专用的渠道,两边又有防护区。你说的问题可能还是出现在源头,比如说丹江口水库面源污染怎么防治,当地一些行业怎么样进行规范,这也跟其他的河湖一样,防治面源污染,城镇污染,这方面有一个有益的经验,叫环水有机农业,效果还是不错的。基层有一些好的经验我们要注意总结,谢谢。 光明日报:关于污水治理,城镇和农村的重点和难点有所不同,您觉得重点和难点分别是什么,是否能够做到平衡呢?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