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领队刘志岩介绍,根据史料记载,张献忠将一段木头剖开成两半,将中间凿空,放入银锭后,两块木头一合上,再用铁丝固定。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这成了转移财产的一种运输方式。 这些木鞘装了多少银锭?有史料记载,“领万余两,分作五鞘”,因此也有学者推断:每一鞘装银2000两,以一锭50两计,一鞘则装银40锭。亦可推测,张献忠宝船上每一筒装银的木鞘原长起码有一米多长。 当然,众多文物中,4块金银册最打眼,直接印证了张献忠当年抢夺蜀王府的事实,一些龙纹首饰也证明了这些物品的规格,都是皇家才能使用的一些尊贵器物。刘志岩表示,这其中,金银册属于明朝王室宗亲,如果是册封儿孙嫔妃,藩王用的就是金册;如果册封郡王,藩王用的是银册。这些存在王府之中的金属,也解释了明王朝的一套分封体系。 意义之大 确定江口遗址是张献忠沉银处 证实岷江河上“遭遇战”张献忠沉银一直是谜一样存在。根据史料记载,张献忠(1606~1647年)为陕西延安人,崇祯三年(1630年)在米脂起义,是与李自成齐名的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1644年率部攻破成都,建立大西国政权。1646年张献忠顺岷江南下转移财物,遭明朝参将杨展伏击,战败船沉,大量财物沉于江底。 江口沉银遗址中,偶尔发现了一些唐宋时期的钱币遗物,不过,明末清初的金册、银册、银锭以及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和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兵器,特别是里面的西王赏功币、大顺通宝铜币成了江底“主流”。 这些密集出现的文物,让考古专家确定这里就是张献忠沉银地点无疑。当年张献忠一路顺江而下,遭到埋伏,多年征战搜刮金银都连同被焚毁的战船,沉入江底。此次考古也为当初考古专家将这里定性为古战场遗址找到了有力支撑。 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等30多位考古学家现场考察后认为,这是中国传说中的、记载的几处皇家藏宝中唯一被找到,且是由考古机构科学发掘出的批量宝藏;出水文物数量之多、等级之高,种类之丰富,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对研究明代的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和生活史等具有重要意义,可谓展开了一幅中国明朝晚期的社会历史画卷。 江口沉银钩沉 1646年 据地方县志记载,1646年,明朝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顺岷江南下转移财物,在此遭明将杨展伏击,战败船沉。当地几百年来传说不断,称有整整1000船金银财宝沉于江底,有一句歌谣说:“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然而由于并无正史记录,对于江口沉银是否存在、具体地点在哪儿,之前史学界长期存在争议。 2010年 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吴天文说,开奖,早在2005年,当地修建城市供水工程时在岷江河道挖出7枚银锭,经鉴定为明代银锭,属国家珍贵文物。2010年这里被确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江口沉银遗址”。 2015年4月25日 2015年4月25日,眉山市212名民警组成的抓捕行动队,在云南、四川等多地对6个盗掘团伙骨干展开同步抓捕。与此同时,专案组民警辗转10多个省市追回千余件涉案文物,其中国家珍贵文物100件,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国宝级文物“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 2017年1月5日 1月5日,彭山江口沉银发掘项目正式启动,截至3月15日已发掘面积1万余平方米。 2017年3月20日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3月20日表示,atv,彭山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取得重大进展:出水文物超过1万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