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林西】北京时间3月13日,在第十一届亚洲U18女排锦标赛决赛中,中国女排国少队在决赛中以0-3不敌卫冕冠军日本队,其中第二局更是以9-25的大比分落后。 这成绩看起来惨不忍睹,让很多关心中国女排的球迷慌了:中国女排不是刚拿了奥运冠军,怎么会输?国少队不行,是不是中国女排也不行了? 于是,网络上出现了不少指责国少队员的言论。 输球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胜负本就是兵家常事,就算是去年站在奥运之巅的中国女排,也曾有过多年的低谷。 话说,如果不是奥运会夺冠,大概也没多少人会注意到国少队的比赛吧。 我们再重新回到这个亚洲U18女排锦标赛,其实在这个赛事中,日本一直都是强队。 在11届比赛中,冠军被中国和日本包圆,其中中国拿了4次冠军,而日本拿了7次。从2007年开始,日本更是在该赛事拿了“六连冠”。 日本经常赢中国,也仅限于U18亚少赛而已,到U19亚青赛就赢回来了。 U19女排亚青赛办了18届,中国队曾在1992-2006年斩获八连冠,2010-2016年又成功实现四连冠,一共12个冠军在手。而日本一共拿了5个冠军。 再到成人组的亚洲女排锦标赛 以及女排三大赛,中国和日本的差距就更大了。国少、国青和成人组差距为什么会这么大,这与两国的训练体制以及打法不同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输球的中国国少队平均身高1.86米,而日本国少队平均身高1.73米。 这已经透露出两国打法的差异,近几年,中国走的是国际高大化路线,而受身高所限的日本,依然是适合亚洲人特点,注重技术的小灵巧打法。 当年,atv,中国女排最辉煌的时期,老女排也是靠技术全面、灵活多变赢得“五连冠”的。后来,陈忠和领军的中国女排也因 “快变”笑傲2003年世界杯、2004年奥运会。 曾经,技术全面、灵活多变是中国女排固有的标签。 中国女排高大化源于雅典奥运会。 当时队中除“第一高度”赵蕊蕊外,其他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参赛队中最矮的,奥运会后,当时中国队主帅陈忠和就提出了女排选材高大化战略,目的是跟上世界潮流。 之后,随着2004年奥运会“黄金一代”逐渐淡出,中国女排队员的身高越来越高,从选材开始,就极度重视身高。 问题也就来了,高大之后,技术全面、快速多变也就很难实现,技术不仅不全面,甚至是极为粗糙。 中国女排陷入低谷,同时也面临着外界对“高大化”的质疑。 2011年,中国女排在瑞士女排精英赛上输给日本,外界普通认为女排盲目跟风欧美导致技术丢失,一味追求高大的中国女排丢失了自己的特点。 而日本女排一直延续了身材矮小队员的打法,快变进攻,防守顽强,曾经中国队小快灵的传统,被日本队活学活用。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