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妻子崔凤英说,“人有时穷的着急了,别说给200块,只要不犯法,你给2000块我也敢要。” 60岁的刘顺喜并不知道自己的“事迹”已登上报纸并流传于网络空间。 这位山西忻州市岢岚县水峪贯乡娘娘庙村的农民,此前因“拒绝”当地干部的扶贫资助而被媒体广泛宣传。 1月12日这天,获知自己上了报纸,刘顺喜告诉“北京时间”,去年被评为贫困户后,当地干部曾前后4次来家里慰问。 “给过米、面、油,还有现金。最近两次,因为临近年关,又有干部送了对联、几件小孩穿的衣服等。” 对于曾“拒绝”的那次救济,刘顺喜称发生在去年10月,一个文化局的干部送来一袋米、一袋面,还有200块钱,自己推让后最终收下了。 “我当时有些不好意思,又不认识人家。人家是白白给咱东西,面子上总得推让一下。” 不过,媒体早前报道中所说的“吃救济,饿断气”,刘顺喜坦言并未说过。 刘顺喜一家所住的窑洞 图/北京时间 刘钊家里连续几月无进账 因无农活可做,又没有打工途径,这个冬天,刘顺喜有些焦虑却无计可施。已经连续几个月,这个家毫无进账。 1月12日上午9点刚过,跟着刘顺喜夫妇睡的小孙女醒来后哇哇地哭起来,妻子崔凤英急忙指挥刘顺喜给孩子冲奶粉。 一个150毫升的奶瓶,刘顺喜小心翼翼地舀了一小勺奶粉后便嘟囔道:“少喝奶粉多加点水,奶粉又快没了。” 隔壁二儿子刘培清推门进来,上前看了看孩子,随手把桌上的那罐奶粉拿了出去。他还要拿去喂养刚满月的小儿子。 给孙女冲好奶粉后,刘顺喜顺势倚靠在土炕旁的灶台边,低着头,双手交叉,不停地揉搓。 刘顺喜夫妇住所内景 图/北京时间 刘钊与妻子崔凤英结婚40多年来,生性木讷的刘顺喜一直将种地作为全家收入的唯一来源。靠着这些微薄收入,抚养4个儿女长大成人。 大儿子拖家带口在外打工,靠装卸货或者在工地做临时工维持生计。在刘顺喜眼中,大儿子抚养2个正上学的孩子,日子过得很辛苦,j2直播,很难帮衬家里。两个女儿多年前已出嫁,各自的家庭负担也不轻。 前年,二儿子刘培清在32岁的时候终于成了家。在当地农村来说,年过30岁还没娶媳妇,属于“再不结婚就只能娶二婚的媳妇了”。为了给二儿子成家,一家人东挪西借,至今还欠着数万元的外债。 二儿子婚后不久,妻子就有了身孕,为照顾妻子,二儿子这两年一直跟着父亲在家里种地。之后,随着家中孙女、孙子的依次降生,一家人的负担更重了。 “北京时间”注意到,几孔旧窑洞、一头老黄牛、50亩坡耕地是刘家几乎全部的财产。 全家起居生活的几孔旧窑洞是1990年代从别的村民手中购得,如今已破败不堪。其中一间,两年前被用作二儿子的婚房。一个土炕,一个灶台,一台电视机,一个衣柜,基本上就是婚房的全部设施。 刘顺喜家有约50亩地,按照人均耕地面积并不算少,然而囿于村子所在的黄土丘陵山区,基本属于坡耕地,土地贫瘠,主要种植土豆,玉米,产量极差。 在刘顺喜的记忆里,往年碰上收成好的时候,靠着种地每年能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以此勉力维持家用。但最近几年,连年收成不好,收入骤降,“一年到头能收入1万多点就算不错了”。 这些“面上”的收入总难积攒下来,日常的家庭开销总会将这些洗劫一空。每每岁末年终的时候,口袋里总是空空如也。 家中唯一值钱的是一头老黄牛,价值几千元,刘顺喜舍不得卖,他要留着开春的时候犁地耕田,“雇人家机器还得花钱”。 因为缺钱,还在坐月子的儿媳妇难得吃上一次营养品,日常饮食跟其他家人并无不同。 一件标注有当地某工厂厂名的帆布工装,刘顺喜一穿就是好几年。记忆里,刘顺喜上一次穿上新衣裳,还是在二儿子结婚的时候。 “我也想过出门打工,多少赚点钱贴补家用,中间托人问过几次,可他们都嫌我年龄太大,都没成。” 不过,刘顺喜表示,等二儿子儿媳过两年可以出门打工后,家里经济状况就会好些了。 4次接受扶贫资助 因为生活贫困,2016年年初的时候,刘顺喜一家被评为村里的贫困户。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