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1月1日起,光大国际旗下所有投入运营的垃圾发电项目,实现按小时均值披露烟气在线监测指标值,至此,集团从2015年8月部署的环境信息披露‘四步走’计划完满收官”,昨天(1月5日)上午,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下简称“光大国际”)在京发布这一消息。同时披露的数据显示,为使公众对垃圾发电项目增进了解,从2016年6月启动公众开放日以来,光大国际已累计接待参观考察逾3万人次。 “四步走”计划实现:从环评到按月 从按日到按小时公开排放数据 “有人类的地方就有垃圾,谁都不愿意把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厂等这些公共项目建在自家的后院,这本身就是人之常情。近几年来,我国垃圾围城和解决‘邻避效应’如影随形,而且愈演愈烈,这不是中国特有的,而是全世界各国普遍都遇到的共同挑战。解决‘邻避效应’不能简单粗暴,也不能指望一夜之间解决,必须循序渐进。”光大国际行政总裁陈小平先生在发布会上表示,“邻避效应”的根源之一是民众对项目的不了解和对政府、企业的不信任,因此要化解难题,就必须充分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立政府企业的公信力,赢得民众的支持和信任,这是解决“邻避效应”的核心和关键。
为此,光大国际已经并仍在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方面做出努力。光大国际副总经理兼环保能源总裁胡延国先生介绍,所谓“四步走”计划,具体是指光大国际在近一年半的时间内,相继从公开环评批复、到按月、按日、按小时公布各运营垃圾发电项目环境指标的监测值。 该计划起步于2015年8月31日,当时光大国际率先在官网公开各运营项目的环评批复、2015年1月至7月各项目公司烟气、渗滤液出水水质、炉渣热灼减率当月检测值最高值、最低值,以及飞灰稳定化后的检测结果;2015年9月10日起,按月公布各运营项目烟气、渗滤液、炉渣各项目指标的每月监测值,以及飞灰稳定化后的检测结果;2016年5月11日起,在按月基础上,又按日公布各指标的日监测值;最终在2017年1月1日,实现了运营项目烟气排放指标按小时均值在线公布,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和一氧化碳。 也就是说,目前的公布内容涵盖:每小时自动更新烟气在线监测均值,每日17时披露前一日渗滤液出水指标检测值、炉渣热灼减率检测值,每月更新飞灰稳定化结果与第三方检测机构,每季度上载二噁英检测结果,以及不定期更新环评批复文件。此外,新投入商业运营的垃圾发电项目在通过“72+24”小时考核后半年内,正式对外披露上述环境管理信息。 每月一个开放日 民众能走进工厂看各个环节和监测室大屏幕 光大国际新闻发言人王阿乐补充,迄今光大国际建成投运的垃圾发电项目共26个,所有项目烟气排放指标全面执行欧盟2010标准(Directive 2010/75/EU),二噁英排放近乎为零,渗滤液经处理后,达到GB/T 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标准,全部回用。自2016年5月起,二噁英的检测频率将由每年不低于两次提升为每年至少4次,高于国家每年一次的检测要求。 同时她披露另一方面的情况:自2016年6月1日起,光大国际将每月的第一个周末设为公众开放日,atv,公众可通过电话或电邮实名登记预约参观,截至年底,共接待参观考察1,684批次31,491人次。 “只要提前报名,有多少人我们全接待,在这一天,工作人员会耐心讲解,并且跟民众互动,随时提问随时回答。我们的工厂全面开放,进去以后,每个环节每个流程都可以参观走访。另外,有对外的信息系统,烟气排放指标、焚烧的情况实时向公众披露,在监控室外面就有大屏幕,大家可以看到屏幕里的焚烧点和数据,这些数据是跟当地环保部门在线联网的数据,而且可以长时间保留,民众看到的,就是实时产生的排放数据。” 陈小平说,前往工厂参观的大多是垃圾发电项目附近居民,“其实也会有人疑虑,觉得可能参观日之后又出现问题,有的就特别留在工厂门口,找地方住下,每天去看、闻、听,每天去看屏幕上的数据。下一步我们也会尽量增加开放日的频率,让更多民众能够了解垃圾发电。”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