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5日,在深圳工作的普通白领李旦迎来自己25岁生日。这一天,她决定做一件自己看来颇有意义的事:登录“施予受”网站(国家卫计委推出的器官捐献登记网站)后,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和姓名等信息,正式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李旦说:“生命是短暂的,但可以在他人身上存续,我觉得这很美好。” 李旦或许不知道,迄今为止,“施予受”网站已有11万多名像李旦这样的中国公民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而据估算,中国每年因终末期器官衰竭而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约有30万人,但是每年器官移植数量仅约1万例。 “器官捐献能让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获得新生,让逝者的生命得以存续。这个过程中,不仅传递着爱心与温情,更检验着一个国家文明与法治的成熟度。”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说。就在几周前,他领导的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与拥有4.5亿实名注册用户的支付宝合作,在支付宝上开通了“施予受”网站登录入口,为器官捐献志愿者提供了“一键登记”的便利。 那么,中国器官捐献登记与移植还面临哪些坎儿?如何构建一个健康透明的器官捐献移植体系? 捐献:是程序问题更是文明问题 其实很久以前,李旦就有了进行器官捐献登记的想法,只是不知道到哪里登记。直到3个多月前,她看见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关于器官捐献登记的图片,才知道可以在“施予受”这样的网站注册登记。为了达成自己的愿望,她开始征求父母的意见,慢慢做他们的工作,最后,她专门挑了自己生日当天来做“这件有意义的事”。 “整个过程还不到两分钟。”李旦说,她登录后,填写了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选择愿意在身后捐献的器官,然后填写验证码,确认自己的捐献志愿,捐献登记就完成了。最后,开奖,她还得到一张电子版的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证书。 然而,这样的登记速度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联合多家机构发起的《中国器官捐献公众意愿调查》显示,83%的参与调查者愿意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56%的人不愿登记的原因是“不知道在哪儿登记或手续太繁琐”。 “以前器官捐献登记表非常复杂,像干部的政审表一样。”黄洁夫说,“我们作过统计,在登记捐献填表上,每增加一个项目,就会减少100万人的登记。” 如何让登记程序更便捷,黄洁夫把目光投向了移动互联网。2016年12月22日,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与拥有4.5亿实名注册用户的手机应用支付宝合作,在支付宝上开通了“施予受”网站登录入口。据黄洁夫介绍,器官捐献志愿者通过支付宝进行登记,姓名、身份证号自动通过支付宝个人信息提取,10秒就能完成登记。此外,系统还设置了取消登记等人性化设计。 记者登录“施予受”网站看到,截至2016年12月29日,已有113284人登记。“支付宝开通器官捐献登记服务两天半就有4万多人登记,这是 施予受 网站过去两年半才达到的登记数量。”黄洁夫说。 而在黄洁夫的眼里,联手支付宝这样的知名网企还有一个“成风化人”的考虑。“现在有这样说法,认为器官移植有悖于中国传统文化,但这样的说法经不起推敲。”黄洁夫说,孔子谈仁爱之心,孟子谈人要有恻隐之心,中国传统文化里也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观念,器官捐赠恰恰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闪耀人性的光辉。 “我们要在全社会营造公民志愿捐献器官的爱心、文明、人道的社会氛围,促进人们观念的改变。”黄洁夫说。 移植:构建器官捐赠移植体系 器官移植是上世纪下半叶引进中国的医学科学技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已成为一种成熟的临床技术。与其他医学科学技术不同之处在于,器官移植手术需要有可供移植的器官才能进行。 2007年,国务院《人体器官移植条例》颁布实施,明确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应遵循自愿无偿、知情同意、器官科学公平分配等原则。随着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到了2015年,中国就完成了10057例器官移植手术,是历史最高一次。据预测,2016年这个数字将增长50%。但在黄洁夫看来,中国的器官移植还存在很多问题。 供体的严重缺乏,极大地制约着临床救治工作。据估算,中国每年因终末期器官衰竭而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约有30万人,而每年器官移植数量仅约1万例。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