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又发布了《关于同意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评选办法>的批复》(中轻联人事〔2016〕161号),同意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提交的《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评选办法》,开展“首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评选工作。 5月31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发布《关于中国工艺美术行业荣誉称号评审有关问题的通知》,称将中国工艺美术行业荣誉称号名称由“中国工美艺术大师”变更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并名称前加届次(此次评审为第一届)。 并且,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还宣布:各地区推荐名额平行增加,每个地区在原有推荐名额的基础上增加40%;将各地区推荐截止时间推迟至7月10日,申报者网上申报时间也相应推迟至6月10日等。 此后,“第一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评选顺利进行。 12月12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发布了《第一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评审结果公示的通告》,共计280人拟获“第一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称号。 易混淆国家级称号 上述与“中国工美艺术大师”容易发生混淆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授予国内工艺美术创作者的国家级称号,评选活动始于1979年,截止到2012年共进行了6届。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最初由原轻工业部评选,每4年举办一届。1997年至2006年,由于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被搁置。2006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工作重新启动,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第5届评选活动。 2011年,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规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民委、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资委8个部委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两个行业组织共同开展了第6届评选活动。 2013年5月15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19号)》。在10项国务院决定取消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取消由部门评选,转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举办。 据《中国文化报》2013年6月报道,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周郑生认为,随着前几届老艺人的相继过世,如今担得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个称号的只有300多人,这个数字并不乐观。对于评选权力下放,他表示,民间组织会尽力为工艺美术大师打造一个更高端、更公平的发展平台,保护“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高端地位。 公开信息显示,从工信部手中接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主办权的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截至目前还未正式举办过相应的评选活动。 一次评280名“国大师”受质疑 在上述中国江西网发布的《一次性批发280名“国大师”究竟为了什么?》一文中,作者洪巧俊质疑评上“国家级”大师称号者存在名不符实的情况。 洪巧俊认为,“所谓‘国家级’大师有些是经商的老板,生意忙得焦头烂额,又怎么能长期从事传统工艺美术制作?在行业中哪里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我了解一位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人,以前并不是从事这种传统工艺,更谈不上有很深的造诣,国内外享有声誉,技艺精湛,自成流派,其作品大多是别人制作的代作,但就是这样的‘南郭先生’却评上了。 此外,有的人是领导干部,根本就少有时间去从事工艺美术制作。” 据中国江西网报道称,此次拟获 “第一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陶瓷工艺品)称号的彭松说,在景德镇陶瓷行业,在能评上大师,某种意义上说,就能提升了社会地位,身边的人都在评,去争取这种荣誉称号,自己在2012年评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也想更进一步。他个人认为,业内人士参不参加这类评选,完全是个人凭感觉、看心情,前提是把作品做好。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入选者则表示,对评选大师乱象这类指责,自己持完全不同的观点。他认为这类评选是协会行为积极响应国家职能部门下放权力的一种表现,评选活动既然不花费国家的钱,又能让一些艺术家找到自信,这也是弘扬工匠精神、弘扬正能量的积极表现。在业内,确有官员或商人拿花钱买大师头衔,但这是极少数,引发了很多负面的社会舆论。但评判一件作品的好坏和价格高低,本身就要看作品质量的本身,而不能只看重作者的头衔。 譬如,遭遇“断崖式降级”的江西政协原副主席许爱民便是一个典型的“伪大师”。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