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的过程就是闭着眼,在脑海里感受这个画面。当触摸到照片,就仿佛睁开眼,看到了这个世界。” 盲人孪生兄弟殷天保、殷天佑这样对记者解释爱上摄影、坚持摄影的理由。 12月14日,新民晚报《盲人通过声音与触摸的定位方式进行取景拍摄》一中的盲人兄弟殷天保、殷天佑的故事引起了读者的好奇。昨日,这对兄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讲述了自己和摄影的“那些事儿”。 弟弟殷天佑正在拍照。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 陈炅玮前后调整近20分钟才按下快门 殷天保、殷天佑出生时只有3斤,因为早产完全失明。 “虽然什么也看不见,但他们现在能踢足球、跑马拉松呢!”外公告诉记者,这对兄弟在盲童学校里有一个昵称叫“快乐兄弟”, “今年的上海国际马拉松,他们坚持跑完了半程。” 在“触摸光影——盲人摄影展”上,两人的作品受到了观众的好评,但两个孩子却有些“不以为然”:“我们拍的照片没那么好看啦……而且拍得很慢,还要别人帮。” 盲人究竟是如何拍照的?记者让他们现场给彼此拍了一张“生活照”。 盲人拍照的过程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哥哥天保当“模特”与“导演”,负责出镜并指导,弟弟天佑则拿着相机负责拍摄。因为拿着相机的人看不见镜头中的影像,也无法调整焦距,所以拍摄完全凭借灵敏的“听觉”与“触觉”—— 哥哥站到操场的吊环下后,便不停用喊声给弟弟“定位”,弟弟通过声音“锁定”哥哥的位置。这个简单的过程反复持续了10多分钟,兄弟俩总算确定了拍摄的位置。随后,哥哥再通过触摸,将吊环的大小,铁杠的高低等信息传给弟弟,帮助他更好地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 弟弟拿相机的姿势也与众不同:用双手端住相机两侧,贴近自己的鼻尖,尽量保持水平。“因为不知道镜头里的画面会不会歪,只要把相机放平,j2直播,这就不是问题了。”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弟弟选择蹲下一点。“因为我们没法调整焦距,只能通过蹲下来扩大取景的范围。” 前后调整了将近20分钟,咔嚓一声,弟弟终于按下了快门。用“听”和“摸”来想象,用相机来记录,视障者摄影者就是这样拍照的。 想亲手拍照,去感受面前的景色 弟弟天佑告诉记者,兄弟俩受到了爸爸的影响,一直对摄影很感兴趣,便先后加入了学校的非视觉摄影社团,“我爸很喜欢拍照,出去玩他总会拍很多照片,我们常常‘四手连拍’——他的双手扶着我的双手,按下快门。”那一声声“咔嚓”,成了兄弟俩记忆中最欢乐的片段。 “现在,我们想用自己的手来拍照,想自己去感受面前的景色。” 哥哥天保补充道。 “拍下了照片,才能更了解那些去过的地方。”兄弟俩举了个例子,“有一次我们去海边,我拍了一张海浪的照片。”海浪和水这两个词,在此之前,在兄弟俩的脑海中,是划等号的。“可是,当触摸到盲童学校的老师在相片上加上的一个一个点子的时候,我才知道,这才是波浪,那些弯弯曲曲的线条,和水根本不一样嘛。” “再比如月亮,中秋节时我拍了一张,摸了照片知道当时是圆的,过了半个月,月亮就缺了一块!”这时,兄弟俩才算真正领会了“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话的含义。 此时,拍摄这个行为早就超越了其本身的意义。相机,成了兄弟俩深刻感知这个世界的另一个通道。 ,atv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