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4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总局关于冬虫夏草类产品的消费提示》,通报检验的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中,砷含量为4.4-9.9 mg/kg。 消费提示还指出保健食品国家安全标准中砷限量值为1.0 mg/kg,长期食用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等产品会造成砷过量摄入,并可能在人体内蓄积,存在较高风险。 从2009年问世至今,青海春天的极草,前后多次变换身份,始终让人无法摸清其真实定位。 2009年1月,“极草”冬虫夏草纯粉及纯粉片产品先是以食品身份上市,旋即被食药监总局在2010年认定冬虫夏草“二级濒危”不能作为食品,国家质检当年也配合打出组合拳,发布《关于冬虫夏草不得作为普通食品原料的通知》。 “食品”资质被否的同一天,青海省食药监局迅速补位,发布了《青海省冬虫夏草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极草”从食品摇身一变成为了“中药饮片”。 2012年6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再度出手,叫停冬虫夏草的“中药饮片”身份。同年8月,总局发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青海春天被纳入试点,“极草”的身份从“中药饮片”变为“保健品”。 但青海春天却一直未拿到保健品批号。该公司对此并未否认,张素贞也对澎湃新闻表示,公司的极草产品并非保健品。 最终,青海春天的“极草”产品,既不是食品,也不是中药饮片药品,保健品身份公司本身也不认同。 对此张素贞为青海春天很是抱屈,“我们企业对产品没有定性的权力,不管是食品、药品、还是保健品,都是政府监管部门定性,我们按照他们的要求办。” 而在多次变换身份的过程中,青海春天公司一直被民间举报、媒体追踪困扰,在同地方博弈的过程中,国家食药监总局也一直力图强化监管。 今年3月份,博弈似乎尘埃落定,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一份《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明确指出,极草作为“综合开发利用优势资源的试点产品”和“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均已停止,青海春天立即停止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 食药监总局发布消费者提示后,青海春天一度强势回应,“公司各项试验结果均显示,以净制冬虫夏草为原料的冬虫夏草纯粉片安全无毒”。 昨日晚间,张素贞仍对澎湃新闻表示,极草并不是保健品,总局通报的砷含量标准是保健品的标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