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空鼻症患者说,他们愿意用一条胳膊或者一条腿换回一个健康的鼻子,四肢残缺还能得到别人的同情,可空鼻症却不被理解。曾有一位医生对程书诺说,你最好去看看精神病科,别整天想着你那鼻子。 最让程书诺难过的是母亲的态度。他小时候父母离异,跟着母亲一起生活。为了生计,母亲一直在别人家当保姆。程书诺患病后不能工作,母亲非常生气,认为他“有胳膊有腿,躺在家里白吃白喝”,逼着他出去打工。 他听从病友的建议去了海南,那里温暖湿润的空气帮助了他——虽然还是不能干重活,但好歹能养活自己。 美国医生Subinoy Das在回复新京报记者的邮件中说道,空鼻症患者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诊断困难,因为许多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往往看起来很好。 不止一位空鼻症患者说,他们在老家的医院就诊,医生并不了解这种病。他们无法理解清楚,为何患者拥有了宽阔的鼻腔,却出现主观感觉的呼吸困难。当几乎所有检查指标都正常时,医生会觉得是这个病人“脑子有问题”。 而接受采访时,多位耳鼻喉科医生都认为,空鼻症与患者心理有密切关系。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周兵,曾分析自己经历过的被诊断为空鼻综合征的病人,发现有的病人鼻甲看似形态正常,还有2例鼻甲从没动过刀。“这些病人术前都接受心理科的评估,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北京安贞医院医生袁先道理解空鼻症患者的痛苦,他认为不排除下鼻甲损伤后,鼻子功能受到影响,但更多情况下是一些病人的主观感觉扩大化。更多是心理层面的原因。 患者角度,是切身的痛苦体会;医生角度,是精确的医学评估。两者之间存在理解的落差,矛盾由此产生。 据媒体报道,温岭杀医案发生前,杀人者连恩青曾找到温岭第一人民医院,反映此前“手术效果不好”,要求再做一次手术。目击者称,他找到医院时,显得非常痛苦,甚至当场下跪。医院组织专家会诊后,认为不需要再次手术。 2013年10月25日,连恩青提着一把榔头和一把刀子,走进了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 手术是否非做不可 有医生认为,“对于任何鼻腔疾患,应首先采用规范的保守治疗方式,确实无效的情况下再采取手术治疗,并杜绝任何无限度地扩大鼻腔容积的手术方式”。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田兴德在他的一篇研究论文中写道,他无法解释为什么有的患者会发展成空鼻综合征,而部分患者又不发生。这也是如今大多数医生的困惑。 但他确定的是,大约20%的患者会在下鼻甲切除后发展成空鼻症。而中国工程院院士、同仁医院耳鼻喉科韩德民教授表示,这个数字可能会更高。而一些时候,这些手术本可以不做。 韩德民曾撰文称,我国各地方鼻科学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临床实践中存在着认识不足和盲目随从。“凡是做了手术盲目损害这些结构的医生,首先脑子里没有这些知识和概念。(患者觉得)堵或者不舒服,他就盲目地把下面切掉了,切空了,没有感知了。”而正常情况下,这些结构是不能伤害的。医生做手术的准则应是一定要保有基本结构。 空鼻症患者小潘当初就是因为鼻窦炎,去了某民营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医生做了简单的检查后,称需要做个“小手术”,治愈率为99.7%。小潘一时没下定决心,他回家后,医院先后打了5次电话,催他去做手术。 接下来的故事是相似的,他切除了部分鼻甲,还做了鼻中隔矫正。手术完两三个月后,空鼻症来了。 受访时,小潘鼻子里塞着一团棉花,他嘶哑着声音,像是在逼着嗓子说话。省人民医院的医生后来看过他的鼻子,说根本不该做这个手术。 实际上,已经有许多医生在呼吁慎用鼻甲切除手术。 鉴于鼻甲和鼻黏膜的重要性,韩德民说,同仁医院早已不开展破坏黏膜的鼻甲切除手术,他个人也多次在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中呼吁慎做此类手术,但在中小医院和民营医院,情况可能不容乐观。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耳鼻咽喉科的医生认为,“对于任何鼻腔疾患,应首先采用规范的保守治疗方式,确实无效的情况下再采取手术治疗,并杜绝任何无限度地扩大鼻腔容积的手术方式”、“广大鼻科医务人员审慎对待鼻甲切除术,切勿过度手术治疗”。 有专家表示,切除鼻甲组织只有在严重创伤,骨暴露,或肿瘤侵犯情况下方可进行。 而在现实中,这种手术做或不做,不同医院会有不同的选择。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