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刘小云等《对水环境中耐热大肠菌群的抗生素耐药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医院污水污染地表水,屠宰场下游地表水,污水处理厂进水等,分离出的耐热大肠菌群中均100%耐青霉素、红霉素和链霉素。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肖斌等在2012年发表的《环境中耐药菌的分布现状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中分析:水体中的耐药菌随着人和畜禽粪便的排放,医院废物的填埋,其中残留的抗生素也会排放到环境,再经过渗透、雨淋等,导致部分抗生素转移到水体,水体中的细菌在抗生素的持久选择压力下产生了耐药性。 在城市,更要面对的是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剩余污泥、家畜养殖场所排放的粪便等都含有抗生素,且部分主要用作农业肥料,从而可能导致其残留的抗生素进入土壤环境;此外,经过径流与渗透,地表水体中的耐药菌也可能进入土壤中,共同对土壤中的细菌产生作用,形成土壤中的耐药菌。 而事实上,atv,在中国的污水处理上药物成分的处理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目前对于污水中的药品成分包括抗生素,没有进行特殊的处理方式,也没有相应的标准出台,但是污水中含有抗生素是一个事实。”一位污水处理的专家表示。而在他看来,经过物理性过滤后的污水还需要进行微生物处理,这个过程更是给了耐药性基因进行水平转移的机会。 在《中国环境报》的《北京污泥无害化处理率仅为23%》一文中显示,日前召开的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表示,北京污泥无害化处理率低,为23%左右;计划建设的15座污泥处理设施,10座尚未开工。而污水中原有的重金属、有机物、细菌、有害微生物等,大半留在污泥里,业界称之为“毒泥”。 无论是土壤、水体,残留的抗生素都给细菌转变成耐药性细菌以生存的环境,空气中存在些许的耐药性基因也就成了必然。耐药性基因的背后 然而,atv直播,值得提醒的是,空气中的耐药性基因增多,并非空穴来风。如今与过去的差别是多了雾霾两个字,耐药性基因背后坚实的“后援”值得我们重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细菌耐药室负责人李娟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在微生物漫长的进化历史中,不同菌株间的竞争是常态,进化和变异也是常态。自然界天然就存在个别菌株携带耐药性基因,具有抗菌药物耐受能力,以适应环境,促进种群的存续。这和我们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无关。 “人类使用抗菌药物的本意是杀灭病原菌。但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抑制或消灭了大量敏感菌,破坏了微生物间的生态平衡,使得耐药性细菌得以优势繁殖。为杀灭出现的耐药性细菌,人类开发出更多种类的,使用更大量的抗菌药物,加剧了微生物生态的不平衡和耐药性的进化和传播。近七十年来,抗菌药物过量使用—耐药性产生—高级别、高剂量抗菌药物联合使用—耐药性大量产生和传播,这种恶性循环在临床、动物、水产养殖等各个领域上演。” 同时,李娟也表示,耐药性和致病性是两个概念,耐药菌未必一定对人致病,但是随着水体、土壤、空气等环境中耐药菌和耐药性基因负荷的增加,耐药性向病原菌传递的风险也在增加。如果病原菌同时具有耐药性将会给抗感染治疗带来严峻挑战。这也是我们要关注细菌耐药性、遏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的原因。 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是进化的、动态的、生态的和均衡的,只有从生态的视野去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和耐药性变异与传播的关系,珍惜抗菌药物资源,重视生态的约束力,才能更好地控制细菌耐药性。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