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阅兵后,某预备役团一名干部在手机微信里发了一条“朋友圈”:“好不容易调回家门口,屁股还没有坐热,估计下一步就要成为三十万分之一了,求安慰。” 该团一位领导在“朋友圈”里严肃回复:“堂堂五尺男儿,哪来的这么多矫情!”令他没想的是,一个月之后,团里包括那名干部在内的许多人都对他进行了“朋友圈”屏蔽。 “连官兵‘朋友圈’都无权查看,还怎么指望官兵上门交心?”这件事引起很多反思,一些人对“活思想”不能客观看待,存在非此即彼的认知习惯,这也看不懂、那也看不惯,动辄一种过来人姿态,用“过去的我”来评判“今天的他”,这样的政治工作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面对改革,官兵思想‘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是‘活思想’,还用‘死办法’应对。”改革教育中,该省军区明确一条路:教育要求真,就应从直面“活思想”入手! 在一份长达20多页的调查报告中,记者看到这么一个个“活思想”: 某预备役师今年有6名团职后备干部均为符合提拔条件的最后一年,但受调整转隶影响未能提拔晋升,思想顾虑较多;在恩施、十堰等偏远地区的军分区,少数家在大中城市、想转业的年轻干部,担心无法转到经济发达地区,工作不够安心;一些生活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干部,担心转业后工资降一大截,希望在部队待到自主择业。 对于这些各不相同的“活思想”,该省军区没有刻意回避,直播,不搞扑朔迷离,不乱贴标签,而是尊重每个人的合理诉求,从官兵的角度换位思考想对策,尔后分门别类“解疙瘩”。 “直击三寸”的教育,换来的是官兵的充分信任和理解。武汉市硚口区人武部正营职参谋傅文豪,在一篇名为《有一种回报叫离开》的日记中说,我深知改革的“大棋盘”和个人的“小算盘”孰轻孰重。没有一个人主动的“舍”,又怎会有整个改革大局的“得”? “活思想”闸门放开,天没塌,人没乱,说教的话少了,官兵明理却多了,对政治工作也越来越信服。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