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进入下水道寻找证物。警方供图
王昊在显微镜下阅片,对脏器的损伤和病变进行诊断。本报记者 平索茜 摄
心脏小块被切割成4微米厚的薄片装片。平索茜 摄
在位于北碚区蔡家的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刑事技术支队法医勘验大队,法医们说起这部剧,表示剧中法医的“日常”有艺术加工,但办案的艰辛,都是真实的。 西装革履?不行,要穿制服 很多人认为,法医是神秘的,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案发现场,让尸体“说话”,为警方破案提供方向和重要依据。 在法医勘验大队,21名法医中仅有一名女性,可说是万绿丛中一点红。日常工作强度大,偶尔还很“重口味”。重庆晨报记者见到法医时,他们与想象中有些不太一样。原以为会是穿着防护服武装全身,可他们只是身着警服,与普通民警并没太大区别。 电视剧中,每当命案发生时,同行“秦明”和搭档“宝爷”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男主总是身着西装,即使在泔水桶旁搜证,也仍然保持着服装的笔挺。说起这个细节,在场的法医都笑着说:“除了结婚那天,我是很久没穿过西装喽!” 人类学法医李明主要负责颅像复原和颅面重合,他介绍,每当有命案发生时,法医进行现场勘查代表警方执法,着装要求规范,必须穿警服。偶尔有特殊情形需要穿便装,那也得穿方便活动的衣服,像运动服、休闲服之类。 闫伟是一位负责现场勘查、尸体检验的法医,他对此深有体会,每当出完现场,特别是解剖完高度腐败的尸体以后,不管外面套上几层防护服,贴身衣物或多或少都会沾染上尸臭。要是气味特别浓烈,这身衣服只好扔掉。“如果穿太好,我自己都心疼。”为了不影响家里人,很多法医在出完现场后,总是换了衣服再回家。 没“职业病”,生活中就是正常人 在病理实验室,法医杨里正在对一颗病变的心脏进行解剖。他警服外套着防护服,戴着橡胶手套,拿着外科手术刀,小心翼翼地在心脏上切割。赵振宾接过切下的心脏小块,经过特殊处理后,用专业的工具切割成4微米厚的薄片。装片后,王昊在显微镜下阅片,对脏器的损伤和病变进行诊断……这,是他们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一幕。 病理实验室有5位法医,可他们的工作并不轻松。每年要接到200多件案子,在全国来说,这个接案量也排在前列。《法医秦明》中,“秦明”和同事兼好友一起聚餐时,特地戴上橡胶手套,把解剖用的手术刀进行消毒,再用手术刀剥小龙虾,动作娴熟,一气呵成。生活中,法医们会不会有这样的“职业病”?法医们笑着说,生活中就是正常人,跟大家一样的,“我们吃小龙虾,也是戴一次性塑料手套用手剥着吃。” 孙广胜今年37岁,从事法医工作已经15年。说起最近火爆网络的电视剧《法医秦明》,他坦言,工作太忙,还没来得及追剧。 “捞泔水算什么,我们还掏过化粪池呢。”在孙广胜的职业生涯里,钻下水道、捞泔水、翻山走悬崖他都经历过。说起曾经办理的一起案子,那“重口味”的程度并不亚于泔水。 一对夫妻闹矛盾,丈夫将妻子杀害。要证明妻子已经遇害,首先就要找到尸体。丈夫作案后毁尸灭迹,并通过下水道进行处理,这让排查变得难上加难。 孙广胜和3名同事一起,来到嫌疑人居住的小区,在案发现场附近的化粪池找线索。4人穿好防护服,找来长柄勺、漏网,打开化粪池进行翻找。“那味道,戴着口罩都遮不住。”孙广胜回忆,他们用长柄勺将里边的粪便舀出来,一点点过滤后寻找线索。实在受不了了,就稍微走远点透口气,然后回来继续工作。 第一天,法医们花了8小时清理完第一个化粪池,还余下5个没处理。第二天,四名法医早早地又来了。有了前一天的经验,这次清理的速度加快了。没过多久,他们发现一块还没银行卡大的人体组织,经鉴定,该组织与被害人的数据吻合。 无名尸暗藏传染病,要让尸体“说话”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