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核心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研制复杂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型号的长征系列火箭,全箭采用了200多项核心关键新技术,新技术比例达到92.5%。而国际上研制新型火箭,包括卫星飞船,采用新技术的比例一般不超过30%。以往长征火箭使用零部件最多几万个,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的零部件达十几万个,它的设计量和制造量是以往长征火箭的3.5倍以上。 此外,长征五号具有25吨的运载能力,比现役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升2.5倍以上,还能够与其他家族新成员共享其研制过程中产生的创新成果。在我国未来航天工程计划中,20吨左右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大型空间望远镜、返回式月球探测器、深空探测器、超重型应用卫星等发射任务,对长征五号来说都不在话下。 据了解,火箭主体采用超低温液氢、液氧作为燃料,在它身旁捆绑的四个小火箭,也就是助推器,同样采用超低温液氧和煤油作燃料,煤油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氢燃烧只产生水,这不但对于环境来说更加环保,同时煤油的获取很方便,氢也可以通过电解水来制造。著名的美国“土星五号火箭”,所采用的就是液态氢氧燃料。 助推器在火箭起飞阶段提供主要推力,体积加大就能够储存更多的燃料,提供更强的动力,长征五号上搭载的四个助推器就是我国有史以来长度最长、直径最大的,长27.6米,直径3.35米,单个助推器加注质量超过100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长五”助推器的脑袋是“歪”的,斜头锥设计能够较好地减少飞行过程中气动阻力,同时也能减少一些气动的干扰。当火箭以超音速飞行时,箭体前方的空气受到压缩,就会形成激波,产生集中的强扰动,而斜头锥的设计就可以有效减少激波对火箭飞行的影响。 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过哪些航天器? 自1970年长征一号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以来,中国成功发射了主要用于极地轨道有效载荷的长征二号、长征四号系列火箭,和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长征三号系列火箭等等。 长征一号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是一种三级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小型有效载荷。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成功地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长征二号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是一种两级火箭,是中国航天运载器的基础型号。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完成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任务。长征二号先后有长征二号C、长征二号D、长征二号E、长征二号F等改进型。 其中长征二号F是我国的载人航天火箭,截至目前,已将我国10艘神舟系列飞船和10名航天员安全送到太空。 长征三号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是在长征二号基础上于1984年研制成功的,增加了第三级低温高能液氢液氧发动机。为了适应通信卫星容量和重量不断增大和变化的要求,此后我国相继研制出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三种运载火箭。“长三甲”系列不仅拓展了我国火箭使用范围,也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1984年4月首次飞行成功地将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送入预定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在1990年4月首次执行外星发射服务合同,成功发射了亚洲一号卫星。在此之后,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包括亚太一号卫星、亚太一号甲卫星、风云二号卫星等在内多颗国内外卫星。 长征四号 “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包括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三种。 1988年9月7日首次发射,长征四号甲成功地将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送入太阳同步轨道。随后又将第二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进入轨道。 长征四号乙主要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的对地观察应用卫星,1999年5月10日,长征四号乙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将“风云一号C”和“实践五号”卫星准确送入轨道;截止2013年,长征四号乙火箭共发射2次,将28颗国内外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其中我国和巴西合作的地球资源卫星均由该火箭发射。 长四丙首发改进型运载火箭于2006年4月2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首颗遥感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长征六号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