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伍云团伙从网上联系江苏、山东、武汉等地的化工公司购买原材料,其中包括国家列管的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窝点则隐藏在武汉、黄石、黄冈黄州区的工业园内。产品制成后,该团伙再通过黄冈的物流公司,发往上海、深圳的国际物流公司,走私至国外。 一个细节是,王波团伙在通过物流销售产品至国外时,包装上产品名称、寄件人姓名与电话等,均不是真实信息。 根据警方的盘点,2014年以来,王波团伙通过快递公司共寄出甲卡西酮类毒品630公斤,获利近千万元。其中,非法获利450万元。 原来,2015年10月1日之后,尽管国家明确将2-甲基甲卡西酮、3-甲基甲卡西酮、4-氯甲卡西酮等产品列为毒品,王波团伙依然在2015年11月生产了370公斤左右的4-氯甲卡西酮,以及20公斤左右的2-甲基甲卡西酮,在今年3月生产了600公斤左右的4-氯甲卡西酮。 “由于新的管控目录出台,2015年10月1日,成为办理该案中的重要时间节点。”黄冈公安分局禁毒大队负责人谭作宏介绍,2015年10月1日后,上述产品已属毒品,生产、持有、销售均属非法。 暴利下的疯狂 10月27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来到王波此前位于黄州某化工厂内的制毒基地。 近1000平方米的厂房,被划分为大厅、实验室、存储室等多个空间。大厅内陈设着反应釜、拖车等,外表看起来与一般化工车间无异。 在园区管理人员汪师傅的印象中,王波打着生产普通化学品的名义,每月用约1万元租用该车间,但平时甚少过来,约每月来一次,该车间主要是其堂弟王飞与几名工人出没,“白天似乎没啥生产活动,主要是夜间生产”。 园区有工人曾反映,夜间传出刺激性味道,但均被王飞以“属于正常生产、对人体无害”为由搪塞过去。 直到案发后,atv,另一个细节才引起汪师傅的注意。此前,一有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检查,王波的车间便暂停生产、大门紧闭。王波王飞兄弟亦甚少与园区其他人员来往。 记者了解到,团伙3名主要人员中,不仅王波有光鲜的学历背景,伍云与王飞也是大学毕业生,分别毕业于湖南某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湖北某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其中,伍云29岁,王飞26岁。 今年6月9日,三人因涉嫌制造毒品被刑事拘留;7月15日,被黄州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10月26日,在黄冈市看守所内,记者见到了高高瘦瘦的王波,他言谈思路十分清晰。 在他看来,学习对自己来说,自幼便不是什么困难事,尤其是化学,学起来并不费力。高三上学期,他凭借竞赛获奖顺利保送北京某著名学府。 大学毕业后,王波曾在湖南一家国企短暂工作过,但很快便辞职了。后来,他到上海工作、生活数年。2013年,孩子降生,夫妇俩在上海买了一套房子。 多方信源亦显示,在当地,王波自幼家境优渥,父亲是一名公务员。优异的学习成绩,使王波一度在当地被当做小孩读书的“标杆”。他缘何走上这样一条路? 警方的调查显示,王波曾分析发现,3-甲基甲卡西酮与一种毒品的分子结构十分相似,但不能肯定是不是毒品。王波曾咨询过几个朋友,均被建议不要生产。但是,王波“在查询后认为,该产品在我国没有管制,不属于毒品,而且利润空间很大”。事实上,短短一年多的利润,就让王波家有了奔驰越野车等高档物品,还有50余万美元存在国外银行。 今年年初,客户要求他用LED灯装产品,他“也曾怀疑过,但自己并未查询到2015年10月1日后产品已被列管”。 但是,与这一表述相矛盾的是,一份王波与国外客户于2015年10月21日的往来邮件中,在与买方议价时,王某有“我们可能会被跟踪,×××现在在中国是高风险的化学产品”等表述。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