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方狭窄,院子就成了打谷场。薛志唐家院子里铺满了红小豆。除此,再没有多余的场地,大门口往外两米就是百米深沟。向下望去,令人眩晕。薛志唐告诉记者,16岁那年,他在自家大门口的崖边玩耍时,就不小心掉到沟里。由于沟里长满了杂草、灌木,且是松软的土层,他的身体并无大碍。他说,过去,村里的牛羊经常往下掉,都没有发生摔死的事情。在他心里,这个幸事得益于村里建在沟对面山顶上的一座小庙的庇护。 村里一直到现在没有通上自来水,全靠一根扁担挑水吃。为了让我们了解用水之艰难,薛志唐老人亲自拿起扁担,带我们去最近的水井打水。山路非常陡,是村里人在山坡上用铁锨铲开的一条土路。每到下雨时山路就变得泥泞不堪,人走不了,所以只能在晴天多挑几担水。去往水井的路有一段是太阳照不到的,雨过后地面很长时间都干不了,随时可能滑倒。这口井建在沟底,是几十年前,村里人多时,人们挖开的。水深不到三米,是空山水,比较浑浊。薛志唐用扁担上的铁钩把铁桶伸入井下,晃动几下,桶里已装满了水,然后吃力地拽了上来。 水打好了,他又挑起担子,沿着山路,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山坡上,留下老人被压弯的身影,他走得稳重,没有洒一滴水。记者专门计算了一下,老人从家拿起扁担,到挑了一担水在水瓮前放下,2里地的山路,共花费近一个小时。 打回来的水不能直接饮用,不过他们也只是进行一下简单的过滤。薛奶奶找来一个蒙着白布的笊篱,直播,这是他们常用的过滤器,上面已经破了一个大洞。她舀了一瓢水倒在布笊篱上流到瓮里,她说,等到澄清就可以使用了。 据薛志唐讲,白家墕以前住着40多户人家。由于居住条件恶劣,交通极为不便,生活非常困难,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这里的人毅然离开故地,陆陆续续搬走了,有的到了附近村落,有的去了县城打工。而薛志唐夫妇平时也在子女家。就这样,薛来明被剩在村里,直到现在。白家墕便形成了一个人的村子。 数年前,白家墕村已经进行了整村迁移。可是还有这么几个人故土难离。而村民薛来明,尽管村里的生存条件越来越恶劣,他还是选择坚守。他的生存环境着实令城市里的人们无法想象。如何才能使农村老人的生存条件真正得到保障,即便迁移也能存住,老了应有所养,这些问题不仅需要重视,更需要的是解决。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