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有关方便面的食品谣言中,流传最广、让消费者恐惧陡增的无疑是吃完一碗方便面后32小时都不会消化的谣言。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沈群介绍,该谣言源自2011年,一个美国科学家通过胶囊内镜的方式拍摄了“加工食品”与“无添加物食品”消化情况的对比实验。当时发现手工拉面在32小时后被完全消化,而方便面尚未完全消化,仍有残余。这个初衷本为观察食品消化过程的实验,后来被错误解读为方便面不好消化,有害健康。随着社交媒体的传播发展,最后演变为方便面32小时不消化的谣言。 根据业内专家对生的小米粉和生的小麦粉进行研究实验发现,j2直播,不同的食物加工方式会影响到淀粉的消化率。沈群分析说,方便面所用的添加剂均符合国家标准,其主要原料和家庭自制的面条所用原料皆为一致,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粉碎谣言需社会共治 “方便面是中国食品工业中安全水平较高的品类,从近两年的抽查数据来看,其合格率均在99%以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说。 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方便面的谣言并没有因为官方的回应而停止,随着伪科学家的出现,以及别有用心者对谣言的传播,使得方便食品行业蒙受了重大损失。数据显示,自2011年开始,中国方便面销量持续5年下跌。2015年,中国内地方便面总产量362.49亿份,较上年下跌8.54%。 与此同时,全球方便面行业却在稳定快速地发展。“2015年日本方便面产量上升了1.2%,俄罗斯方便面则以超过27%的速度在增长,东南亚国家产量也在上升,韩国人均消费量已达到72包,而中国则不到25包。”孟素荷认为,方便面已经成为在全球仅次于面包的第二大主食,而由于其在中国长期被污名化,使得方便面产业发展受到了极大阻碍。 尽管行业发展步履艰辛,但方便食品企业在建立最严格产业链的同时,始终积极创新。比如,从红烧牛肉到酸菜肉丝口味的转变,产品也开始从骨汤和天然的食品中汲取营养,使其日趋迎合消费者的健康理念。仅今年上半年,方便面的创新产品就多达数10种。 “在方便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产品多元化分层与差异化品牌区隔的雏形已初步显现。”孟素荷透露,以康师傅、统一、日清、农心为代表,高端面的市场竞争态势已经形成。它将原有的以价格竞争为手段、以低端方便面为主、由上向下挤压的竞争模式向以营养健康为内涵、展示核心竞争力、势均力敌的高端方便面延伸,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各企业核心产品的竞争力也日益提升。 “粉碎谣言是还原科学的真相,要用科学的真实正本清源,这不仅需要企业不断创新产品,用优质的产品说话,也需要广大消费者的共同参与。”孟素荷说,为了引导公众科学认识食品安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通过对食品安全进行及时的科学风险解析,与媒体进行有效的风险知识交流,同时联合企业持续地进行公众科普宣传,将科学知识传播变为一种常态化的宣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据介绍,自2011年到2015年涉及方便食品的11个热点事件当中,无食品安全事件,而且关于方便食品的负面报道也在逐年减少。 对于有关方便食品仍流传不绝的谣言,孟素荷表示,食品工业是民生工业,同时也是中国经济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我们应该运用社会共治这个概念,联合政府、企业、科技界、消费者、媒体各方力量,共同对抗谣言,还方便食品一个科学、健康的市场环境。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