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8日消息(记者张子雨)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富士康在苹果的供应链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家大型制造企业,富士康的做法也能够折射出业内的一些趋势。富士康自动化技术发展委员会总经理戴佳鹏最近向媒体透露,已有超过4万台机器人全面参与到公司的生产流程中。 用机器人大规模替代工人,这几年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富士康上线机器人的消息却引发了一种担心,那就是,富士康是否会因此裁员呢?根据媒体的调查,裁员的说法并不确切,之所以上线机器人,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招工难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根据媒体记者的调查,在富士康的一些厂区,包吃包住,3500元的工资,现在也难以招到足够的员工。这和前些年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缺少人手的情况下,大规模上线机器人来代替人进行简单的加工,应该是一种正常的选择。 上线机器人,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显而易见的好处,浙江天乐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贾康这样说: 贾康:我们这个工站标配是6个人,现在引入了机器人之后,我们的标配是3个人,atv,而且产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增长了30%,第二点就是我们的材料损耗得到了大大降低。 看来机器人的作用的确很大。那么,机器人的大规模使用是否会让蓝领工人下岗呢?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徐晓兰 告诉我们,机器人不会取代人力,而是会让产业走向高端,从而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 徐晓兰:一方面是面临着我们国家劳动力的短缺,和我国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招不到蓝领工人,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现在制造业所要求的劳动技能比原来做消费品要更高,很多蓝领工人他们的劳动技能还不能满足中高端制造业的要求。 我觉得机器人不会取代劳动力,它只会产生更大的劳动力市场。这种变化也是我们的产业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的必然要求。 业内人士预测,到2030年,中国劳动力人数将从2015年时的8.063亿下滑至7.582亿。削减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投资机器人持续缩短的投资回收期,似乎才是关键的决定性因素。 在一些领域,机器人代替人已经是不可回避的趋势。除了简单的拼装和加工之外,电脑已经可以替代记者来撰写一些简单的报道。这自然会让人们担心,面对这来势汹汹的机器,我们如何保住我们的饭碗? 而换个角度来看,其实有很多工作,机器人依然无法胜任。格兰仕磁控管制造部副总经理邓武楷就说到了这么一件事: 邓武楷:我们多地方都要做这种改造,因为现在普通工人稀缺是一种趋势,我就必须要用机器代替这些人员。但是用机器代替人的过程中,必须要有高级技工,来实现这个过程,但是高级技工很难找。这是生产中最痛苦的事情。 有富士康的工作人员也告诉媒体,机器人在使用方面还是有局限的,机器人只能胜任简单机械的比较前端的流水线操作,而给iPhone上组装螺丝这种需要灵活度和精准度的活儿,机器人目前还很难胜任,机器人欠缺灵活性与精度,本身的维护成本高,机器人替代的工序不到50%。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徐晓兰说,机器人代替人,开奖,是产业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提升劳动者的劳动技能,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徐晓兰:机器人替代了一些低端劳动力。但是谁来制造机器人呢?制造机器人又诞生了很多岗位的需求。所以这给我们就带来一个问题,随着产业调整,产业工人技能的调整是与之相辅相成的。在转型过程中,势必会带来这样一个痛点。 从目前来看,对于劳动者技能的提升已经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目前,对劳动者技能的培训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多层次的体系,高校、社会机构以及企业,都已经开始在培训上下功夫。 徐晓兰:目前,已经从3个方面提高蓝领工人劳动技能的培训。第一,一些职高和大学都在适应对人才的需要。第二是来自社会的办学,比方说一些社会机构开始展开相关的培训。第三是企业。企业现在也开始从自己缺少的操作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需求来进入了这个市场。 比方说新松。新松是一家机器人的生产企业。它也迫于对人才的饥渴,在收购一家德国的机器人学校之后,它也及时涉足机器人领域的教育。 从学校、社会、企业,这三个层面的培训,架构出劳动技能培训的大的体系。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