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盗掘分子的野蛮操作,无可避免地会对文物本体造成伤害。盗掘分子有一种倾向,盗掘过程中,只会挑选一些他认为经济价值比较高的文物,而对一些他们认为经济价值不高或没有经济价值的文物,他们就会随意丢弃,或者是进行一种蓄意的破坏。盗掘分子把文物带离了其原生的环境,这些文物承载的一些历史信息也随之丢失。说得严重一点,不是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出的文物,就失去了为历史代言的一种资格。以本案为例,我们在江口江底发现的银锭和在某个王府里发现的银锭,历史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能提供给我们的历史信息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成都商报记者对话盗掘者 “知道是犯罪,但不甘心,总想再赌一次” 在犯罪嫌疑人陆续到案后,成都商报记者曾对话盗掘犯罪嫌疑人之一小余,小余的回答也证实了,最让人欲罢不能的就是不甘心的欲望。 成都商报记者:你是做什么职业的? 小余:做货车运输的,家里经营了几台货车,是江口本地人。 记者:你们所称的挖宝是什么意思? 小余:就是到岷江里面挖文物。 记者:为什么要去挖宝? 小余:听说河里有张献忠的财宝,还有人捞到了。就和朋友商量去挖宝,看是不是真的。 记者:做了什么准备? 小余:花了几万块钱,在成都买装备,有氧气瓶、潜水衣、浮力背心、金属探测仪……还买了一条船。 记者:怎么挖宝呢? 小余:一般是一至两人穿潜水衣、携带氧气瓶等工具下水,另一人在船上拉绳子。另外要有一人开船,atv,还要有人在路上巡逻。 记者:在水下是怎么操作? 小余:先用金属探测器探测,遇到(金属探测仪)报警,就说明下面有金属。然后用手刨,或用小铲子铲。 记者:为什么大多选择晚上下水? 小余:白天人太多,被人看见不好的。 记者:挖到什么东西?卖了多少钱? 小余:主要是挖到一些银锭等,卖了一百多万,卖了钱大家就平均分了。 记者:为什么政府在打击,你们还要继续挖? 小余:当时大家都投了钱,还没有收回成本,所以冒险继续挖。 记者:不知道盗挖文物是犯罪行为么? 小余:心里还是知道,我也不断提醒自己,这是最后一次了,但总想再赌一次:万一挖到更好的东西呢?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