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更难把握的老年角色心理上,陶阳说自己反而障碍不大,很多观众会抱着质疑的心态来看年轻人饰演老年人,《清风亭》演完之后反响却很好,麒麟剧社演出了40多场戏,均无重复,只有《清风亭》不止演了一次。 陶阳说,在舞台上,演员必须入戏,不然无法将角色演活,但又不能完全入戏,不然无法控制场面,要处于“半梦半醒”之间。他说,三庆园最好的地方在于舞台离观众足够近,在演出的时候,他能清楚地看见台下观众的表情。“那边有人哭了,好,效果不错,这块儿有人没入戏,那念白、腔调、动作上再加点儿,这就像是炒菜一点,要去把握一个火候。” 对话 京剧要消弭距离感就能重新赢回观众 新京报:现在听京剧的人多么? 陶阳:现在京剧的受众是少了。8月份三庆园重张之前,整个前门地区没有听戏的地方,就算有戏园子,也没有人去唱。 新京报:为什么会这样? 陶阳:有人说京剧老讲发生过的事,已经过时了,但不是这样。古装片也讲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依然很热门,大家爱看。京剧是以古喻今的艺术,不存在过时的说法,而是发展到现在,渐渐和观众有了距离感,所以大家不愿意去看了。 新京报:距离感是什么造成的? 陶阳:也有体制的原因。现在很多剧团不太关注观众想看什么,排的戏大多都是经典老戏,比如《空城计》,演很多很多遍,最后调子一起来大家就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心理上已经疲乏了。因为不太演出“新戏”,很多不熟悉京剧的人会认为京剧的表演方式很单一,就是一句话唱上一两分钟,注重唱和肢体演出,atv,故事占比少,但其实京剧有很多类型,比如南派京剧就比较侧重起伏承转的情节,这样的戏大家看了觉得新鲜,很多故事能引发共鸣。 新京报:你们现在的演出是否会比较注意这一点? 陶阳:会,我们现在着重去挑选一些情节饱满的、大家没怎么接触过的戏,票房的反馈还挺好。其实京剧这种传统艺术要渐渐回到现代人的眼中,不需要大刀阔斧的创新,像什么京剧结合朋克之类的。只要把剧库里原本就有但没有经常演过的,大家能看懂而且觉得有趣的那些剧目,再搬回台上,观众其实很能接受。 新京报:现在观众群年龄结构是怎样的?老人居多还是年轻人居多? 陶阳:其实年轻人居多,大部分是和我们差不多大的,二三十岁的。当然也不排除年纪太大的老人家他行动不便,不太方便上这儿听戏,也有一些我们的粉丝会过来捧场。但还是我刚刚说的,京剧它不是过时的艺术,atv,只要消弭距离感,现代人会愿意接触它,这种审美需求是不受年龄所限制的。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戴轩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