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学是区分事物类别的学科,这门古老的学科也遭遇到同样的命运。据中科院某研究所研究员赵晓林介绍,分类学的专业论文很难被高影响因子的杂志所接受,按论文评估标准,贡献很低,时间一长,渐渐就被边缘化了,支持力度也随之降低。 “这个学科培养的研究生最后从事本专业研究的只有20%左右,其余都转行了。成为一个成熟的分类学家至少需要十年左右,工作又非常辛苦,发了论文影响因子却比人家低好几等。人往高处走,这也都能理解。但人才流失导致国家需要的大量研究没人去做。比如,环保部就曾想要做一个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但专家讨论时发现,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人员太少了,做起来非常艰难。”赵晓林说。 多位受访者对记者表示,论文“一刀切”的评价标准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某个学科、某个研究方向比较热门,论文就相对好发,也容易吸引到更多研究者,论文的被引频次也就会高。反之,冷门、难发论文的学科发展就很艰难,甚至萎缩和消失。 此外,中科院某研究所副所长胡明志认为,专家们在各种评审中,只是简单地数论文数量,时间一久科研鉴赏能力将严重降低。 “专家们聚在一起做评审,往往是看看申报材料中论文的档次、数量,是否第一作者或者通讯联系人,是否独立完成,被引用情况,却几乎没有人认真研读论文,了解研究成果的原创性、系统性、可靠性、难点所在,以及对学科领域实际的推动作用。” 催生学术不端 一些科研人员迫于职称晋升、业绩提升等现实压力,搞论文造假、抄袭或找人代写 坊间流传这样一则笑话,某大医院的临床医生向院长抱怨:“得病的时候不要找我们,去找‘千人’学者看吧,他们发表过论文!” 在论文“一刀切”的评价标准下,一些人会琢磨如何更快捷地发表论文,甚至出现论文造假和学术不端等现象。比如在一些基层单位,哪怕不是直接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如县级医院的医务人员等),为了满足所要求的论文指标而获得职称晋升,不惜花钱买论文、请人代写论文等,由此也催生了一个新产业“论文代发(代写和发表)”。 记者在网上搜索到一家名为“快速发表网”的中介网站,打电话过去表示想发医学类论文,对方迅速罗列出一张期刊名单,并标明发表价格。比如,某国家级期刊1800元2500字符;某省级期刊1200元2000字符。 除了明目张胆地“明码标价”外,几乎所有承诺发表论文的网站都同时承揽论文代写业务,并强调“有专业写手进行撰写,代写是需要先付代写费几百元,顾客把写作要求和意向告诉网站,支付过写作费后,写手根据顾客要求草拟若干题目供挑选,之后再开始写作。写完后,如果顾客满意,则安排发表。接到用稿通知后,顾客支付剩余版面费,然后等待排版、发表,出刊后再给顾客邮寄一本杂志。” 记者发现,无一例外,atv直播,这些网站的工作人员都会主动推荐哪个期刊最好,如果顾客着急发表,他们会推荐“可以优先选择哪个期刊”,并声称“已和期刊编辑沟通好了,确定能发”。他们还会根据顾客的个人需要,推荐对口的学术期刊。此外,还可以加急发表,只要加钱,就能加塞,根据需要尽快发出来。 这种“代写并发表”服务并不只是国内期刊。2015年,我国就曾有百余篇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轮番被撤。官方调查发现,背后是代写、代投、伪造同行评审的国际论文“一条龙服务”灰色产业链。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使用化名)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