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杭州爸爸带关节脱臼的4岁儿子在美国医院看病的经历刷爆了朋友圈,一时间,中美医疗的话题又火了。 这两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也刮起了中美交流风。来自美国罗马琳达大学语言病理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来到浙大儿院做交流。 宝贝为何不开口?口齿不清、说话打结不流利、眼睛不看人也不会用手势表示意思意味着什么?自闭症孩子语言障碍如何解决?来自美国的Janine教授和浙大儿院保健科主任邵洁就这一系列问题碰撞出了“火花”。 一位是美国资深语言发育障碍康复专家,一位是三十年来和孩子打交道、专攻发育行为的儿科专家。下周一下午,她俩还将做客钱报健康微信“浙江名医馆”,进行首次国际化微课社群直播,与粉丝互动,欢迎爸妈们来砸问题哦! 从小保姆带,爸妈互动少 邵洁主任每次门诊,约三分之一的家长是为孩子说话问题而来,整个科室每年诊治的与言语和语言发育相关的患者达数千例。 几天前,邵洁主任门诊来了一位小患者美美。美美家经济条件好,爸妈工作比较忙,她由保姆一手带大。爸妈下班回到家,虽然和美美在一起,但习惯各自玩Ipad或手机,互动少。3岁的美美至今还不会喊爸妈,结果,美美就有语言发育障碍。 近些年,自闭症患儿越来越多。据统计,美国每166个儿童中就有1个自闭症患者, 我国的自闭症发病率统计不一,近20年来明显上升。自闭症的病因可能和遗传基因有关。 “一般来说,自闭症在16~30月龄逐渐表现明显。当然,也有的孩子在婴儿期就有明显的交流障碍, 当父母亲发现孩子缺乏与他人的互动交流,就应该警惕了。”邵洁主任指出,自闭症关键是及早发现和干预。 她强调一个概念:优质的亲子共处时间。拿美美一家来说,她的爸妈下班虽然和美美呆在一起,但各自玩Ipad,相处时间的质量并不高。“优质的共处时间,是指家长在一天中空出一点时间陪伴孩子,对孩子的需求做出恰当的反应,逗孩子笑和孩子说话,一起读一本书或唱歌,多进行互动,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有语言发育障碍 要及时找到病因 发现孩子语言发育障碍,要及时找到病因,比如听力障碍、智力低下,否则会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邵洁主任根据多年来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条,家长一定要重视。 一、耳朵“生病”了。小儿学话,首先得听见声音才能逐渐模仿发声、发音,并理解语言,再开口说话。听不见,一切无从谈起。另外,听力讲“敏锐度”,听得见不代表听得清。听不清,就会造成语言发育落后、构音障碍。 二、大脑发育不正常。脑损伤、智力低下,常伴有语言发育障碍。 三、口腔的舌、唇、齿及下颌等运动或配合有问题。鼻腔、口腔共鸣有问题等,都会造成说话口齿不清,医生称之为“言语障碍”或构音障碍,常说的g、t或g、k不分,就是这种。 四、语言发育障碍。由于大脑语言能区发育出了问题,孩子可能不理解语言,也可能语言表达能力受损,表现为没有完整的句子结构、词汇少等。当然,语言的形成,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刺激,也就是爸妈多和孩子说话。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刺激,孩子发展就会慢人一步。 五、自闭症。自闭症的孩子也常常是以语言发育障碍来就诊的。但自闭症最主要的症状是社交障碍,包括没有眼神沟通、没有手势交流,缺乏共同关注,其中,语言发育障碍也是主要表现。 这张语言能力“时间表” 帮孩子来对一对 邵洁主任总结了一份语言发育的“时间表”,家长们可以对照看看—— 2~4个月:能发出“咿呀”发音,对妈妈的逗笑反应,会微笑甚至“咯咯“出声笑。 5~6个月:发音种类明显增多,可以发出“d、g”等辅音,还会寻找并发现声源。 7~8个月:开始听懂自己的名字,atv,看懂别人的表情,如妈妈说“不“时。 9~10个月:逐渐能将语言和动作联系起来,比如听到“再见”会摇手示意。 11~12个月:会说些有意义的单词,比如“爸爸、妈妈”,会用食指指认常用的物品。 12~18个月:开始能指认自己的五官和身体部位,说的字或词逐渐增加。 18~24个月:能听懂简单的指令,能说2个词以上的短句。 2~3岁: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那是什么?”,会说简单的句子,如“这是球”, 有一半以上的话能被外人理解。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