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台开奖现场直播 j2开奖直播报码现场
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 要闻 >

开奖直播现场:唐山震后40年的成长与改变:在墟土上向死而生

时间:2016-07-28 08:45来源:新京报 作者:手机看新闻 点击:
7月17日,唐山抗震纪念碑前,一位老者双手合十纪念祈福。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7月24日,唐山新华道沿线。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震后的唐山新华道沿线。 翻拍自唐山地震博物馆
7月17日,唐山抗震纪念碑前,一位老者双手合十纪念祈福。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7月17日,唐山抗震纪念碑前,一位老者双手合十纪念祈福。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7月24日,唐山新华道沿线。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7月24日,唐山新华道沿线。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震后的唐山新华道沿线。 翻拍自唐山地震博物馆 震后的唐山新华道沿线。 翻拍自唐山地震博物馆 7月22日,唐山博物馆(原唐山工人文化宫)。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7月22日,唐山博物馆(原唐山工人文化宫)。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震后的唐山工人文化宫剧场。 翻拍自唐山地震博物馆 震后的唐山工人文化宫剧场。 翻拍自唐山地震博物馆 7月23日,唐山路北区。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7月23日,唐山路北区。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震后的唐山路北区。 翻拍自唐山地震博物馆 震后的唐山路北区。 翻拍自唐山地震博物馆

  今天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纪念日。

  新唐山40岁。历经沧桑的大地,生长从未停息。

  时间熨平伤痛,曾经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在墟土上向死而生。

  40年,本港台直播们再次抚触公共记忆中的历历伤痕,既为悼念逝者,亦为敬畏生之信念,繁盛之决心。

  81岁的常青有一个“大相册”——一台用了快十年的冰箱。因为不制冷又舍不得扔,冰箱变成了开奖直播的资料柜,装着开奖直播50多年来拍摄的唐山。

  凭借震前唐山展览馆摄影师的身份,常青有机会完整记录了唐山震后至今天40年的变化。

  地震40周年来临的时候,开奖直播正忙着搬离住了32年的“抗震楼”。

  常青即将搬入的房子是一幢高层住宅,“港商开发、户型好、带电梯。”

  “唐山地震至今已40年,震后兴建的建筑进入‘集体衰老’期。”原唐山市规划局副局长赵振中说。开奖直播全程参与了唐山市的规划、重建,也目睹地震时兴建的建筑正在远离唐山。

  与建筑一起改变的还有城市的色彩。正在举办的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展示着“世界上的花花草草”。

  “一个时代过去了。”常青说,迅速发展的城市正在展现新的容貌。

  不断长高的城市

  地震截瘫伤员潘秀秋记得地震两年后,再一次看到唐山时的情景。

  那时她从外地转院回来,车一进唐山,“满眼都是简易房”。人们清理了废墟,在原地垒起1米高的砖墙。因为缺少建材,从废墟里扒出震掉的窗框,封上塑料布,房顶用砖头压住油毡,就成了震后的家。

  “1976年入冬前,各个机关单位和解放军,在马路边和废墟上盖起40万间简易房供唐山人过冬。”赵振中说,一句顺口溜“登上凤凰山,低头看唐山。到处简易房,砖头压油毡。”就是当时的现状。因为房子不保温,每天早上起来房顶一层霜,毛巾都是“立”着的。

  这样的简易房,常青住了8年。

  一天三顿饭,天天担水、劈柴、倒炉灰,“琐碎的生活占去了日常的大半数时间。”

  1979年下半年,唐山市大规模复建开始。提出了“要把唐山建成21世纪的现代化城市”的目标。

  在常青一样的普通市民看来,“现代化”就是结实、方便。

  1984年,常青一家四口搬进了唐山人翘首以盼的“抗震楼”。

  像唐山震后重建的所有住宅楼一样,“抗震楼”墙体敦厚、外观扁平沉黄、室内格局紧凑,也被当地人戏称为“火柴盒”。

  在当时,“抗震楼”是全国先进住宅的代表。8度设防(意味着建筑设计能够抵御烈度为8度的地震,相当于大致6级地震)、独立厨卫、集中供热以及完善的小区配套,“北京、上海的很多住宅都比不上。”

  “水龙头拧开,听到水‘哗’一响,觉得真好!真的活过来了!”32年后,常青回忆当时的情景仍难掩激动。

  在常青拍摄的照片里,震后20年内,5层左右的“抗震楼”是唐山不变的面貌。

  因为鲜有高楼,加上住宅楼土黄色和白色的外立面、火柴盒一样的造型,使得整座城市看上去像是紧紧趴在地面上。

  那时候开奖直播喜欢到唐山宾馆和唐山饭店拍照,那里一度是唐山最高的建筑。“最高的也才13层,但那时感觉已经很高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