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武汉水务局强调2002年之后湖泊个数没有减少,但承认面积有非常小的萎缩。之所以继续萎缩,是因为当时的《武汉湖泊条例》规定不够细致,比如 湖泊会有小枝杈、边边角角的地方,对此《武汉湖泊条例》没有明确定义,所以还是有一些道路、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及围着湖边造房子的情况,这些在 当时并不违反规定。 据王赤兵估计,“这块造成的湖泊面积萎缩不到1%。” 武汉水务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由于历史发展原因,武汉的湖泊确实消失了很多,但“把历史上的帐都算到现在人的头上,肯定不合理的。” 现在,武汉的湖泊调蓄地表径流能力与40年前相比只剩下30%。湖泊减少,面对同样的降雨,产流系数变大,汇流时间变短,径流的峰值时间提前,在流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雨水无处及时排出。 万艳华的研究称,在流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必然出现雨水不能及时排出,局部出现水涝灾害的现象。虽然仅靠湖泊调蓄不能完全解决武汉的内涝问题,但如果武汉的水系连通工程全部完工,肯定能缓解武汉的内涝情况。 杜耘研究认为,随着湖泊面积和数量的减少,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江湖关系恶化,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次数增加、程度增强,局地气候受影响并有可能诱发或加剧局部地区的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和发展。 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处长项久华和排水科科长王亮此前在《中国防汛抗旱》撰文称,武汉市中心城区38个湖泊中有34个具有调蓄功能,由于过去强调发展 农渔经济,很多湖泊一直从事养殖,平时蓄水较高,对区域排水形成了顶托,阻滞排水;另一方面在治理湖泊过程中,为保护湖泊水环境,在湖泊周边兴建了大量的 截制闸和截污管,这些控制闸平常关闭,只在大雨、暴雨时应急开启,开早了污水入湖,开晚了周边易渍水。 上述文章指出,由江河湖港构成的庞大的自然集流排放体系和超强的调蓄功能是武汉城市排水的优势所在,但湖泊养殖、水环境保护与排涝仍存在一定矛盾,湖泊调蓄削峰功能还没有有效发挥。 武汉应该退养还湖最大限度地恢复城市渗水、蓄水功能,在暴雨到来时提前拉低湖泊水位腾出库容接纳周边汇水。 这一点武汉政府也已经意识到,据《长江日报》报道,政府规划提出,到2020年,武汉市江湖水系连通格局才能初步形成,届时武汉市将构建国内最大城市湖泊生态湿地群。 万艳华表示,水系连通工程让武汉城内外的湖泊相连,虽然仅靠湖泊调蓄不能完全解决武汉的内涝问题,但如果武汉的水系连通工程全部完工,肯定能缓解武汉的内涝情况。 为填湖,将政府诉至法院 在武汉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城”负责人柯志强看来,湖泊消失更多在人为。武汉的城市内湖泊尤其是浅水型湖泊,其演变受政策导向和经济驱动影响剧烈。 《武汉市湖泊景观动态遥感分析》指出,进入21世纪后,武汉的湖泊总面积仍呈减少趋势,再次进入一轮大湖萎缩或破碎、小湖增加的阶段。围湖垦殖、填湖造房加之天然或环境破坏造成的湖泊淤积,在“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后武汉湖泊水面面积继续逐渐减小。 柯志强认为,前些年的湖泊多为地产项目填了盖楼,后来的湖泊多被一些市政设施占据,比如,修路和修建公园等。 2015年9月30日,位于武汉内环线沙湖正北面梦湖水岸小区的39名业主将武汉市水务局诉至法院。 武汉市水务局在2009年实施沙湖清淤工程时将挖出的淤泥堆积在湖域内,梦湖水岸小区的居民们整日面对淤泥的臭气,39位居民以武汉市水务局“非法填湖”的名义起诉。 居民们称,那些堆放5年之久的淤泥将2.35万平方米的沙湖水域变成旱地,周边还有居民前往种菜,开奖直播们认为武汉市水务局的做法就是在填湖。 沙湖是武汉内环区域内最大的湖泊,曾有近万亩规模。在2002年前后,被填埋的部分沙湖被建起了都市经典、世纪彩城、金沙泊岸等楼盘。沙湖在2012年时的面积仅剩4000亩左右。 2016年3月29日,武汉市江岸区法院判决责令武汉市水务局针对39位业主反映的淤泥及建筑垃圾填湖的问题,继续履行调查和处理的行政职责。 依据《武汉湖泊条例》告赢武汉市水务局,这让梦湖水岸小区的居民们始料未及。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