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策划(B01~B03)苏广华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叶静 马上就要到6月15日了,这貌似平凡的一天,对于A股投资者来说却是万千滋味在心头。一年前的这一天,上证指数在触及近9年来的高点5178.19点之后掉头向下,场外融资盘崩塌,大调整就此开始。市场先是经历去杠杆的急跌,多次出现千股跌停的“奇观”,然后是去泡沫的慢慢阴跌。回首这一年,上证指数和深成指几近腰斩,个股大幅下挫的不计其数,一些个股甚至跌幅超过八成。A股市值缩水达25万亿元,大量投资者亏损严重。A股何时才能走出谷底,成为广大股民的期盼。 三波大调整市场跌幅超四成 2015年的夏天,对于A股投资者来说应该十分难忘。5月中旬,沪指借助央行降息的利好,只用了14天就从4000点直奔5000点。此时,市场的热情完全被点燃,销声匿迹已久的“万点论”重出江湖。有业内人士表示,新一轮牛市可持续3年~4年,涨幅可达180%~400%,沪指未来目标在5600点~1万点之间。也有人断言,“沪指5000点不是今年的最高点,也不是这轮行情的半山腰。” 眼见A股指数如脱了缰的野马狂奔,管理层决定对宽松的场外融资政策进行微调,开启了一场旨在规范金融秩序、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两融管理新政”,将场外配资杠杆从普遍的1∶5~1∶10,规范至1∶2.5甚至1:2以内。消息一出,市场急转直下,不过结果却不是管理层想要的“快牛”变“慢牛”,而是“快牛”变“快熊”。沪指即从6月15日开始,一路狂泻,到7月8日,短短十多个交易日,竟然重挫32.11%。 相关政策先后上马。央行在6月27日实施了7年来首次“双降”;随后,保监会、中金所、银监会、沪深交易所以及证监会出台了数十道“救市金牌”;7月9日,公安部联合证监会排查恶意做空行为,国内上下形成“救市”狂潮,市场终于出现短暂的止跌。但到了8月中下旬,还是出现了更为猛烈的抛售。短短两个多月时间,931家股票跌幅超过60%,亏钱效应蔓延全市场。此后央行再次降准降息,才使股市止住了急跌势头,并很快出现了一波“秋收行情”。 不过,命运多舛,2015年12月16日美联储宣布近10年来首次加息后,美元升值引发人民币汇率出现快速下跌,严重利空中国的金融类行业,导致A股再度大跌。在此背景下推出的指数熔断机制,不但没能阻止股指下跌,反而在4个交易日内遭遇4次熔断,熔断机制被迫取消,沪指失守2850.71点“政策底”,一路跌至2638点。2016年2月29日,央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并在“十三五规划”正式出台,部分上市公司年报、一季报业绩高速增长的的刺激下,A股市场再度抬头,重回3000点附近,目前在2900点处上下波动。 从去年高点算起,沪指至上周五为止,近一年的跌幅仍超四成。其中,沪指跌幅为43.34%,深成指跌幅为43%,创业板跌幅为45.85%。有股民戏称,当今市场为A股调整以来的3S阶段(意为第三波调整后阶段)。 股民人均亏损约50万元 股指节节败退的背后,则是股民财富的大幅缩水。来自沪深交易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8日,沪深股市流通市值报35.78万亿元,总市值报45.56亿元,两市平均股价为10.01元。这组数字相比去年6月12日72万亿元的总市值,蒸发超过25万亿元,缩水幅度超过36.7%,而这还不包括这一年中新上市股票的新增市值。 具体到单个持仓投资者,据中证登公司数据显示,2015年6月12日沪指见顶当周,沪深两市期末持仓投资者数量约5000万户。假设这些投资者未“割肉”,那么截至目前其人均亏损达50万元。众所周知,A股投资者中大部分为散户。前海开源执行总经理杨德龙提供的数据就显示,从资金上看,80%投资者是散户;而从交易量上看,90%的交易来自于散户。因此可以说,散户成为了被集体收割的“韭菜”。 目前A股新增投资者和参与交易投资者数量均大幅下降,去年4月A股新增投资者数为495万人,但到了今年4月,这一数据仅为155.12万人;参与交易的人数,也从去年4月的3850万人,下降到今年4月的2768.58万人。 不仅如此,另一个数据也显示投资者热情速降。不久前沪市成交额屡创新低,多次逼近1100亿元,还不到峰值时的10%。去年6月,沪市日交易额一度超过1.3万亿元。 由于市场整体交投较为清谈,两融交易的积极性也不高。作为去年牛市助推因素之一的融资业务,两市余额较高峰时缩水已超过1.4万亿元,两融资金从股市快速流出。 有分析认为,从历史经验看,目前沪指成交量基本达到了地量的标准。按照历史规律,地量之后就将出现地价,此次A股可能难逃此命运。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