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当地人称作石坞的土坡,实际是水坝遗址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图 图片来源浙江在线 昨天,“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结果在北京发布,“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的调查与发掘”名列其中,这是自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个中国考古界最受关注的奖项评选活动开展以来,浙江获选的第17项考古项目。据悉,这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共有38个项目入围,浙江有三项,另外两项分别是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考古调查与勘探、杭州南宋临安城址。 记者 马佳丽 浙江获选项目 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 比“大禹治水”还早千年 80年前,杭州城郊的良渚遗址被发现,从那时开始,良渚就不断地带给世人惊喜,大量玉礼器被发掘、巨型建筑基址被发现,再到后来的良渚古城,水坝遗址出土。而就在去年,良渚遗址又给本港台直播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奇迹,经专家实地考察确证:杭州良渚古城外围发现的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距今已经有4700至5100年,比传说中的“大禹治水”还要早1000年。 翻开现今的中国水利史志,几乎无不以“大禹治水”作为中国人水利建设活动的先驱,但当时的水利设施却早已无法寻觅踪迹。其实,这仅仅只是一个传说故事。2007年,良渚古城被发现,研究人员通过长期的研究调查,发现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为世人了解古代水利发展乃至文明演进提供了崭新的视野。 水利系统位于杭州瓶窑镇境内,良渚古城的北面和西面,共由11条堤坝组成,是良渚古城建设之初统一规划设计的城外有机组成部分。从古城北面的塘山长堤的东端到最西面的蜜蜂弄坝,距离为11公里;从最北端的石坞坝到最南端的梧桐弄坝,距离5.5公里。从良渚古城的中心到最远的蜜蜂弄坝体,直线距离约10公里。水利系统工程浩大,仅外围堤坝的总土方量就达到260万方。 高坝可阻挡短期连续降水 甚至可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考古人员就曾发现其中最长的一条水坝遗址——塘山遗址。2009年开始,10条水坝遗址陆续出土,它们与古城北面的塘山遗址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水利系统。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对遗址范围内的老虎岭、鲤鱼山、狮子山等水坝进行正式发掘。同时,省考古所还与山东大学、南京大学联合对坝体和库区进行了勘探调查。 5000年前的古人,为何就会致力于治水工程?这还得从良渚古城的自身地势说起。 天目山系是浙江省的暴雨中心之一,夏季极易形成山洪,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良渚古城的水利工程通过高、低两级水坝,将水蓄留在山谷和低地内,解除了洪水威胁。 据考古研究推测,该水利系统可能具有防洪、运输、用水、灌溉等多方面功能,与良渚遗址群及良渚古城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分析显示,遗址中的高坝大致可以阻挡短期内870毫米的连续降水,通俗地说,就是可抵御本地区百年一遇的洪水。低坝内则是一个倒三角形的低洼地,根据现存的10米坝高推测,可形成面积达8.5平方公里的蓄水库区。 坝体是怎么做的呢?在良渚古城水利系统的部分坝体关键位置,通过“草裹泥包”堆垒加固,即用茅草包裹泥土形成长圆形的泥包,再将泥包横竖堆砌而成,“草裹泥包”的作用与现代堤坝使用的草袋装土类似,可大幅增加坝体强度,是后世水利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的工艺。考古和水利专家都惊讶,在年代如此久远的古遗址中发现这样现代的工艺技术。 “201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榜单 云南江川甘棠箐旧石器遗址 江苏兴化、东台蒋庄遗址 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的调查与发掘 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 陕西宝鸡周原遗址 湖北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墓葬区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 河南洛阳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 内蒙古多伦辽代贵妃家族墓葬 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 浙江入围项目 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考古调查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