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辰妈妈:其实她也经历过一段比较自卑的时期。她刚从德国回来的时候,不太适应。因为我们在国外的时候,家里说的是家乡话,然后她在国内课堂发言时,说话可能会带一点口音,被同学一笑,慢慢地她就不敢举手了,从一个很活泼大胆自信的孩子,变成了一个闷不吭声的,有些内向的孩子。在她五六年级的时候,有几次我看她演出,都感觉她放不开,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当时还是挺着急的,想了很多办法跟她沟通,最初是面对面谈心,鼓励她,效果不是很好,后来我就诚恳地写下了许多心里话,放在她的桌上。现在想想,对于一个青春期的女孩子来说,写信有时比当面沟通更好。既能让她感受父母的爱,也能引起她对问题的重视。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不太喜欢说教的方式,而当面沟通可能会在用语、神情、语调等细节上,不经意地就让孩子感受到了压力。而且我说了,她就得马上回应,没有一个缓冲,感情表达也不如书面那么细腻。而在信中,我可以非常深情地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女儿,她也有一个思考的空间。 不让孩子上补习班 张铭的爸爸妈妈都爱看书。从张铭上幼儿园起,做大学英语老师的妈妈就把她带进课堂。张铭还没上小学,就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了。“小学一二年级时,我就跟着大哥哥大姐姐在下面听,很快就能背第二册第一课了。”在张铭两岁多的时候,她的妈妈读了在职硕士,如今又在香港攻读博士。 廖亦琦从未上过一天补习班。“我的父母坚决反对补习班,说只有上课没好好学的才需要上补习班,上课听不懂的,还可以问老师。”廖亦琦说,正是因为“省去”了上补习班的时间,她才得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朱颖照同样没怎么上过补习班,课余时间学的是二胡、羽毛球和网球。“爸爸妈妈奉行的宗旨就是宽进严出,我想学什么都支持,一旦学了就不能轻易放弃。我课余所学的一切都是自发自愿的,所以我特别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主性很强。”朱颖照说。郭丽雯的父母从不会跟她“分分计较”,而是给她设定一个排名的底线。只要能进入这个排名范围,就不管了。“从小到大,我都是学完就出去疯玩,爸妈也不管我,我就像个野孩子似的。”郭丽雯笑说。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