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专车司机普遍认为目前行业司机前途未卜,发展前景黯淡。如果平台没了私家车,也将引发连锁反应。“如果专车必须改为营运资质,禁止私家车有条件接入,8年报废,就会让大量兼职司机流失。平台可以发展其他业务,甚至可以卖车卖保险,可是专车司机呢?从资源上来说,8年报废肯定是巨大的浪费。不如换算成行驶30万公里(报废参考值为60万公里),或者无法通过年检了再强制报废更合理。”有业内人士直言。 此外,虽然兼职司机获得70%的支持意见,但认为必须持证上岗的也占了多数。也就是说,未来专车司机将于参加约租车的培训考试,持证后才可以上岗。 对于乘客比较关心的事故责任兜底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平台应该承担责任,但不是承运人责任。与过去传统模式不同,承运人应该是车主,这个法律关系需要定义新的责任,包括说兜底责任,应该是保险公司,而这个保险可以由平台负责。 把脉新政 2016年 专车成鸡肋或正式迈向中高端 对于专车运营资质及8年报废这个最有争议的问题,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认为,私家车车辆质量更好,档次更多元化,“一刀切”的报废机制会造成资源浪费。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则表示,作为互联网产品,只要符合“车辆能上路,司机有驾照与备案”就应该放行。同时,关于车辆标准,有人提到“其应该高于出租车50%”,但专家们认为,具体车辆水准应由市场自己去选择,不应该通过行政进行干预。 面对专车新政,滴滴、Uber等平台其实都已经开始转型,希望通过多个业务线条的拓展,获取更多用户和资本关注。本月,滴滴宣布将上线拼车业务,加之之前上线的巴士、顺风车、代驾等业务,滴滴已经实现多业务发展;Uber方面也公开表示即将在全国推广顺风车业务。此外,滴滴和Uber也都在本月起开发线上卖车业务。 征求意见稿中把“顺风车”、“合乘”归类为道德行为,所以政府对此并不加以管理。而分析报告中,对“顺风车”和“拼车”等合乘模式,也是持积极放宽鼓励的态度,认为不宜作为出租车类来管理,非要要求车辆有营运资质。如果拼车以弥补成本为主,而非以谋利为主,应允许私家车做顺风车和拼车,政府加以监管。 业内认为,如果私家车做专车必须转变为营运车辆,并且强制8年报废,那么滴滴快车、Uber等平台的拼车业务能否纳入“顺风车”和“拼车”的类别也将非常关键。拼车若定位为“合乘”,则不该要求车辆有营运资质,那么数量极为庞大的私家车队伍将会加入以拼车为主的业务,而退出专车业务平台。实际上,政府部门从未表态私家车做专车合法。因为补贴减少,很多私家车司机已经不做专车,而改做“拼车”和“顺风车”,基本不会被乘客投诉,被平台扣罚。 因此,如今的专车业务或在明年成为专车平台和司机眼中的鸡肋,而“顺风车”和“拼车”则可能变成新的主战场。原本的专车业务,将可能正式向中高端市场迈进,由神州专车和如约的士这类以营运车辆为主的平台以及滴滴、Uber等自建车队平台为主,届时,专车优惠将减少,价格也会更昂贵。 广州明年将投入3000台如约的士,然而相对于原有的十多万台注册私家车的专车,数量上差距巨大,是否能填补这一块市场需求,又如何实现深夜、高峰期也有约租车可用,都将是巨大的考验。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