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丁酉鸡年已经到来,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常亮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鸡年行大运,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作为80后的我最近十年明显感受到一个现象,那就是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在我小时候一旦进入农历腊月初八基本就算进入了春节的节奏,农历腊月二十三的小年(东北地区称农历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其隆重程度不亚于几天后的除夕,市区里到处鞭炮齐鸣。伴随各种备年货、贴春联、买鞭炮等等,除夕迎来整个春节的庆祝高潮,而这股热度会一直持续到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细数手机拜年方式变化 现在呢?这次回家过年,直到腊月二十九都没有什么明显的年味儿,除夕夜的礼花爆竹不少也很热闹。结果到了农历正月初二,除了街头一众关张的商户提醒人们还在春节之外,几乎连鞭炮声都听不到了。究其原因,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导致业余生活丰富,使得春节和平常的差距越来越小。 虽然年味儿感觉越来越淡,atv,但拜年或许仍然是春节期间一个重要的民俗活动。趁着还在春节假期的余温,我们今天闲聊一下有关手机拜年自己亲历的那些事儿。 我的第一部手机是2005年买的,其实已经有些晚,因为记得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已经有同学在用手机了。这部手机是国产,功能很简单,可以用GPRS上网,atv,然而当时手机流量的价格高得飞起,于是发短信成为我用它的主要功能。我还记得刚上大学的那几个除夕,从上午开始我就找出通讯录里面的联系人挨个发短信送祝福。我这个人有个习惯就是从不群发短信,给每个人发的拜年短信都是个性化和量身打造的,所以往往也获得对方的“真人回复”。一个白天发下来手往往都会按得发酸。 大家还能记得当初的短信拜年吗 而且在接近凌晨的时候,手机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式短信轰炸。由于网络拥堵,在除夕夜发送的短信对方很难即刻收到,很多短信延迟到半夜一点我要睡觉的时候才发送成功。第二天一早醒来,手机里又会是一堆堆的祝福短信。 后来,在短信这种纯文本形式的基础上,能加入音频、图片等多媒体内容的彩信渐渐火了起来。我记得当年我使用的中国移动动感地带套餐里面包含每月3条的彩信包,平时自然很少用得上,不过在春节拜年的时候,在纯文本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文字和图片,给人的感觉就好得多了。虽然感觉起来有点像现在流行的中老年表情包… 曾风靡一时的彩信拜年 再后来,方便快捷的微信流行起来,并且一跃成为最主流的社交工具之一。相比传统的短信和彩信,微信编辑方便界面友好,而且只消耗流量比短信彩信要实惠得多。所以有句话叫微信的兴起消灭了短信,给我的感觉是,自从微信兴起后,我手机上的短信几乎都变成了接收各种验证码的内容。 微信拜年加入了不少新玩法 我用微信的年头并不长,印象里应该是2013年才开通的微信,和不少人一样,一开始用就变得难以自拔。自从用了微信,春节拜年就再也没用过短信,而且后来发现微信基本不存在延迟和信息滞留,即使是除夕夜的晚上发给朋友拜年微信也几乎都能秒到。 微信红包成为拜年新风尚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