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种痛苦 转校生的故事 刚读了绘本《每一个善举》(文中配图也来自该绘本),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读感。 我觉得“善良”是一个很不好讲的东西,高台教化式的我不喜欢,有时候别人强调自己的善良的时候,我还特别不舒服,比如“我这个人就是特别心善,才怎么怎么做……”。善良的人希望别人忘记他。期待别人记得他的好,期待别人看到他对别人好,这不叫善良,这叫匮乏……但是这本书写得非常自然,有一种无声的美。 故事很简单,新学期班上来了一个新同学叫“玛雅”,穿的衣服又旧又破,冬天还穿着夏天的单鞋,一只鞋的鞋带坏了,大家都不愿意和她打招呼。玛雅见到我(主人公)的时候,对我笑,我也不理她,当没看见。然后还有一些细节是,她拿她的玩具很兴奋的来找我们玩,我们都不跟她玩。 有一天,这个小女孩就穿了一件看起来挺好的衣服,但是不象是她自己的,穿了一双看起来挺贵的鞋子,然后我们的伙伴当中有一个就给玛雅起了一个外号叫“新不了”。玛雅就拿一个跳绳,她再也没有邀请任何一个人,她就自己在跳,围着操场跳了一圈,然后书里有一句话“她一次头都没有抬。” 第二天,她没来上课。那天老师然后上课的主题叫“善良”。老师拿了一碗水,一颗石子,她投了一颗石子,石子投下去涟漪自然散开,老师就说,善举无论多小,它都象涟漪一样不断的散开。然后她就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善举,无论多小都行,不论大小,只要是善举都行,只要是帮助到同学们,什么事都行,然后同学们就一个一个的说,说的时候,每人手里拿一个石子,说完就把它投下去。 到我分享的时候,我就站了半天,想半天一个善举也没想到,最后我就把石子交给下一个同学。 后来,玛雅一直没来上课,有一天老师说玛雅不会来上课了,因为她们家要搬走了。我给大家读一下故事的结尾: “那天下午,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当我路过池塘时,我的喉咙里塞满了所有我希望自己已经对玛雅说过的话,和每一个我没有表达的善意。 我一次又一次地向池塘里扔石子,看着水面泛起波纹,然后扩散开去,再泛起波纹,再扩散开去…… 就像每一个善举——不管是做了的还是没做的;就像某个地方的某个女孩儿——伸出手,把小小的礼物拿给别人看,那个人却走开了。 我望着水面的波纹。太阳渐渐落到了枫树林后,而向玛雅表达善意的机会,却越来越遥不可及。” 我此刻一边翻绘本,一边还是很感动,绘本里的“我”没有一个善举献出去,但是我看到这个小女孩,她是满满的善良,她跟那些已经献出的善举在内心层面是一样。人的痛苦,只有一种,就是没有把自己的爱献出去。 人真正的痛苦只有一种,就是没有把自己的爱献出去。只要是把自己的爱献出去,这个人不会痛苦。
只有一种痛苦 一个人真的把自己的爱献出去,他就很满足。可能很多人觉得那个痛苦是“别人或世界不爱我”,其实别人爱你不爱你,世界爱不爱你没什么关系,你爱别人就行,你爱这个世界就行,你爱了这个世界,你爱了别人,你把自己的爱献出去,你就会在满足中。 那些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世界不爱我,谁对不起我,这个是烟雾弹,它不是真相。即便是在这个烟雾弹当中,你把自己的爱献出去,那个烟雾弹也消散了,你真爱一个人,那个人不可能不爱你。 这不是世间的交换,不是你来我往那一套。它那个关键点在于:你真爱这个人的时候,你看到这个人的时候,就没有罪,都是爱,你满眼都是他的错,你叫爱他吗?你是可怜他,可怜这个词是一个非常隐形的攻击,隐形的贬低,你已经在定他的罪,真的在爱里,不定任何人的罪,爱内没有怨由。 是什么统治着这个世界,或者说这个世界是按什么法则运行?这是一个人根本的世界观,咱们大家接受的教育,接受的熏陶,都是物化的,都是社会的。但是我很高兴现在我有一个视角,这个世界动作的法则是心灵,这个世界的法则是爱。 举例来说,无论你跟这个人有多大的冲突,你们在多么激烈的吵架当中,你内心切到这个频道:对方是爱我的,对方的真相是爱,跟我一样,我愿意去爱TA;我不要去争辩,争辩我对TA错,我不要去要优越感,我不去要公平,就是我怎么样TA怎么样,这些我都不要,我要的是爱,我相信的TA的真相是爱,我愿意看到TA,我相信TA一定不是我生气时对TA的那些感觉和认知……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