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定于2017年3月18-20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主题为"中国与世界:经济转型和结构改革",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保罗·罗默出席并发言。 他表示,地产开发商成为国家领导人改变了国家的发展路径,对中国而言,从邓小平时代就已开始了中国最大的地产发展潮。不光是中国,其它国家也存在这个问题。保罗认为,目前全球的范式就是要反思这个发展模式是否正确。 以下为演讲实录 保罗·罗默:在讲故事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语境的转变,在我们描述这个时代的历史的时候,同样会出现这样的转折点。我们的历史转折点,一个是房地产开发商成为国家领导人,改变了国家的转折点。在邓小平推出改革开放之后,带来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房地产的发展潮,在基础设施上,威廉潘、佛里斯都在纽约做大量的扩建,新加坡也做了同样的尝试,而且工作进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 但是,深圳的开发速度是新加坡的十倍,新加坡用了50年走过的路,深圳只用了5年。再看费城和纽约,深圳跟他们一样,也是采用了房地产开发的模式和思路来创造自己的经济发展。全球的整个范式就是要反思这个模式是否正确。城市的大规模开发在不断进行。 但是,要复制这样的模式就需要我们提高警惕,我们有可能面临一些新的突发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我们还要看到其他的潜在的问题。艾森豪威尔担任美国总统的时候,他说我们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棘手的问题,另外一方面是重要的问题。有些紧急的问题并不重要,atv,有些重要的问题也并不是马上可以解决的。 面对全球经济的复杂话题,我们往往会去看那些非常急迫的问题。我们反思历史,可以以史为鉴,让我们能够理清自己的思路,这也是佛教冥思的做法,让我们找到真正重要的问题来加以应对。在人类历史上,1万年前就出现了重要的转折点,当时我们像蚂蚁一样开始聚集在一起,城市得以应运而生。之后逐步进入了全球化的进程,使得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密集,也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密切的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在100年间,我们就完成了这样重大的项目,大部分人都会生活在城市之中。 目前,我们可以搭建两个重要的基础,从而能够加强城市区域的合作。第一个是二维的公众空间,包括管道、行人、汽车需要占用的空间。比如说在曼哈顿,它将地面的三分之一都用于这些公共服务。在世界上,有些城市的这些公共空间所占的比例很小,只有8%。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要提供足够的财力,让地方政府能够有财力来进行这些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强互联互通。 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的先例。新加坡政府在李光耀的领导之下对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国有化。当时的土地不值几个钱,但现在已经达到了1万亿美元,为本地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财源。在新世纪,我们的建筑规模在急剧加速,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把设施增加100倍。我们要着眼长远,先把基础打好,不要急于建设,之后再想办法扩大基础。如果这样的话,很可能会在基础层面上出现问题。 我们也在考虑,如果一开始的规划做得不好,建设得越快,未来失败的几率就可能越大。这个比例可以划分为20%、30%,或者是50%。如果事先做好充分的规划,我们可以造福于全球的人民,让他们生活得更加幸福。这可以说是我们面临的最后机会,让我们可以打好未来工作的基础。要抓住这个机会,atv,必须分清楚哪些是急迫的问题,哪些是重要的问题,这样才能打好基础。 所以,千万不要错失最后的机会,为未来打好基础,否则我们会付出沉重的代价。我们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立即打好基础,以深圳的建设速度为全世界人民、为全世界城市的发展打好基础。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