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医疗总资产在3万亿左右,其中,90%是公立医院,在剩余10%的民营资本中,莆田系占据了一半以上,首都医疗集团关注的不仅仅是剩余的民营空间。首都医疗集团副总裁隋国平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留给首都医疗集团的最大蓝海市场是企业医院及公立医院释放出的份额。 “国企医院剥离是很大的机会,企业医院往往没有欠账,区域市场独占性强,医院班底也不错,华润、中信、北大医疗都在争夺这一块资源。”隋国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不过,隋国平认为,公立医院将来出让的份额是最大蓝海,目前的控费政策加速了这一进程。 “我们回顾台湾地区医改进程,当主要支付方(如医保)控费后,公立医院就会做大规模,用收入增加弥补控费损失。但仅靠这一点依然不行,医院发展至抱团取暖、集团化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后唯一的出路就是走向企业化、市场化,这一发展趋势在中国大陆也是大概率事件。未来,公立医院份额或许从90%降至60%,释放出30%的空间。”隋国平说。 此外,美国华平集团董事总经理方敏认为,这一历史机遇还表现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 资本理性 从2013年前后开始,资本争相进入医疗领域,但斩获颇少。主要原因是一些资本的急功近利与医疗服务行业慢回报的特点之间的不匹配。 之所以将医疗定义为慢行业,主要在于建成一个新医院不难,难的是医院的运营管理;以及医疗服务机构需要培养“名气”。 不过,进入2016年后,资本大都趋于理性,对医疗投资有了更深认识。 方敏总结,“我们的思路是投资专业、专科、消费升级的医疗服务机构。基金时间非常长,10年以上投资期。非常看好中国大消费升级的趋势,美中宜和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对于目前资本寒冬的说法,方敏认为,医疗投资并未进入寒冬,现在还是比较火的状态,“很多民营医疗上市、资本化的案例越来越多了。” 截至目前,美国华平集团共投资了四家医疗类企业,旗下30多家医院,并且投资的都是专科医院,如妇产、医疗美容、肿瘤等。 对于专科的投资逻辑,方敏总结:第一,投资消费升级的代表,如产科、医美等方向,其定价会提升,并不以牺牲医疗质量为代价,不会投资公立医院改制;第二,专科复制性强,对医疗技术的要求相对比较集中,而全科的复制性较弱;第三,大部分投资是以轻资产模式,投资医院并不买一块很大的地,盖很大的楼,更多的是借用不同结构,通过股权投资加上企业杠杆和银行融资等,使公司走上轻资产模式,增加资本回报合理性。 上海德济医院历经了两次融资,最近一次是今年5月份引入了联想控股的战略投资,上海德济医院创始人兼 CEO郭辉也希望引入长期资金,“我的理想是做百年医院,因此,不想引入一些两三年就退出的资本,我见了柳传志,与他交流非常多,联想既然想做战略投资,想做产业,与我们建百年医院的方向是一致的,最终选择了联想控股。”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