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公立医院收入增幅下降、成本高企等困难纷至沓来,或许比国家政策更能促进非公医疗的发展。与此同时,资本也更加理性,急功近利者逐渐退出,长期战略者越发增多。 “每当财政资金紧张、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政府往往会更加鼓励民营经济,”近日,中国社会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在“非公医疗十年发展大盘点暨美中宜和十周年庆典”上表示:“民营医院的黄金时期真的来了。” 过去十年,尤其是从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之后,开启了社会办医热潮,但在美中宜和创始人兼CEO胡澜看来,由于公立医疗的高度垄断,很多鼓励政策并未落到实处,民营医疗从业者没有真切感受。 而近年来,财政资金紧张、公立医院收入增幅下降、成本高企等困难纷至沓来,或许比国家政策更能促进非公医疗的发展。与此同时,资本也更加理性,急功近利者逐渐退出,长期战略者越发增多。 高度垄断 美中宜和的十年是中国非公医疗十年发展的缩影。 2006年,美中宜和首家医疗机构在北京开业,一个月下来,仅仅收入960元钱。此时,距离国务院鼓励非公医疗发展还有三年之久,民营医疗不仅面临诸多政策障碍,在患者眼中也被贴上某些“标签”。 实际上,从2006-2011五年间,美中宜和一直处于沉淀期——没有急于扩张医疗机构规模和数量,直到2011年。 这一年,美中宜和进入了扩张期,从原来的妇科、儿科、产科,拓展至产后康复禧月阁月子会所;2015年,以全科业务为核心的综合门诊开业,并新设了内镜中心、核磁共振中心等;近期,将联合北京儿童医院,在北京南部区域新建三级儿童医院。与此同时,美中宜和的业务量也迅速攀升,胡澜透露,今年底接生第3万个宝宝。 但即使进入快车道,胡澜认为,非公医疗仍然在夹缝中生长,atv,“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在高度垄断的行业中发展,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来自垄断。” 比如医师多点执业,虽然各层级政府均出台了鼓励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但医生普遍反映,多点执业的障碍仍然很多,以公立医院院长为主。 朱恒鹏说,十年来,非公医疗虽有明显进步,但确实是发展较慢的十年。在他看来,全民医保拉大了收入差距,加剧了社会分层,而不是相反。 朱恒鹏举了一个农民看病的例子,没有全民医保之前,患者到医院看阑尾炎,1000元需要全部自费,即患者给医院贡献了1000元。有了新农合之后,新农合可以报销55%,但此时,农民为阑尾炎支付2500元,其中1300元由新农合支付,1200元由农民支付。农民现在自费1200元,比全民医保建立前多付了200元,与之相对应,atv,公立医院以往从农民手里拿到1000元,现在从新农合和农民手里共计拿到2500元,其中50%落到医院职工手里,形成个人收入。“全民医保的建立,使得医生收入增加很快,农民支出增加得更快。” 朱恒鹏进一步认为,全民医保的建立也因此拉开了公立医疗与非公医疗的差距,“如果没有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单纯地比拼服务、态度、价格,非公医疗完全有机会打败公立医院。我们发现,在没有医保支付的领域,公立医院没有优势。” 这些没有或缺少医保支付的领域包括妇儿、牙科、医疗美容、皮肤科、眼科等专科,并以连锁的形式在全国布局。 胡澜总结:“专科连锁尽量避免与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甲大型公立医院的直面冲突,错位发展,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事实上,即使在大会召开当天,国家卫计委仍然秉承“错位互补”发展非公医疗的思路。国家卫计委副局长焦雅辉表示:“非公医疗的定位,不是与公立医院竞争,办成大而全的发展之路,而应该是互补或错位发展,在非公医疗领域走出自己的特色和道路。” 历史机遇 不过,即使面对强大的公立医疗垄断,非公医疗似乎正面临着比政策鼓励更大的历史机遇。 新常态在公立医院身上的表现尤为明显:2013年后,公立医院收入增幅从此前多年的20%多,下降到目前的18%-12%,但成本增速却居高不下;与此同时,多地爆出医保基金穿底,广泛实施医保控费、取消药品加成等,无不显示出资金紧张的现状。 当叠加了前段时期公立医院普遍扩大规模的冲动,朱恒鹏判断,2018年时,一批公立医院或将陷入困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北京某著名三甲医院已开始推迟为医护人员缴纳医保。 在2018年到来之前,朱恒鹏认为,要想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民营医院应时刻准备好资金,做好医院管理,并避免新建大型医疗机构。 而作为社会资本的另一支重要力量的国有资本也看到机会。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