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台开奖现场直播 j2开奖直播报码现场
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 民生经济 >

报码:楼继伟的44个月:不是技术官员 是宏观经济管理者

时间:2016-11-13 08:52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www.wzatv.cc 点击:
就这样,楼继伟卸任了任职不到4年的财政部部长职位,离开他工作了接近13年的财政部。 2016年11月10日上午,财政部机关礼堂,楼继伟坐在前来宣布任命的中组部副部长的左边,右边

  就这样,楼继伟卸任了任职不到4年的财政部部长职位,离开他工作了接近13年的财政部。

  2016年11月10日上午,财政部机关礼堂,楼继伟坐在前来宣布任命的中组部副部长的左边,右边是新任财政部部长肖捷。现场坐着的是财政部各个司的司长、各个事业单位的一把手,当楼继伟短暂的讲话完毕,下面响起了长久的掌声。

  三天前,11月7日下午,刚刚回国的楼继伟在财政部的南楼六层主持召开了财政部内控委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是财政部副部长、部长助理,财政部各司的司长。

  就在7日的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免去楼继伟的财政部部长职务,任命肖捷为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是中国的第十一任财政部长。2014年10月30日,财政部内部控制委员会成立,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兼任内控委主任。

  这只是楼继伟任职财政部部长44个月中的改革之一。从2013年3月到2016年11月,一共44个月,楼继伟主导了这一轮的财税改革,建立了财税改革的整体框架——从2014年出台的十项改革措施到之后的税制改革以及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的改革。

  在这轮改革中,楼继伟用“43号文”给无限膨胀的地方债务套上了缰绳,用“45号文”来使预算适应现代财政制度的发展,用“62号文”来清理各类税收优惠政策,营造市场公平,楼继伟的这一系列财税改革,是让财政努力站在中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前沿,让财税改革能够带动中国这一轮的制度改革。

  在44个月内,从上任部长的精细化管理到现在的大国财政,楼继伟带给财政部的不仅仅是各种改革,更是将财政安放到了该有的地位和位置,重塑财政。

  不到4年,不是一个完整的任期,但是楼继伟已经给继任者留下了一个有形的财税改革框架,无论是预算改革还是税制改革,又或是政府间财政关系。他一直在做的是将财政摆脱技术官员的身份,回归到宏观经济管理者的角色。一位财政部官员表示,这四年,楼继伟延续了当初9年副部长的一贯理念,当年分税制改革、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国库改革楼继伟全程参与。

  合适的人

  楼继伟出生于1950年12月,浙江义乌人。担任财政部部长之前历任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体改委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贵州省副省长、财政部副部长、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等职。

  楼继伟于1992年至1995年在国家体改委工作,全程参与了税制和分税制改革。其后楼继伟出任贵州省副省长三年,切身感受到1994年改革的成效,以及继续改革的艰巨。1998年至2007年转到财政部工作9年,继续推进改革。

  在此之前召开的十八大中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将财政改革的位置提高到了从来未有的高度。

  而在楼继伟接任财政部部长之前出版的《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再思考》中,楼继伟提出财政处于结构调整和福利最大化承接点的位置,财政体制改革处于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向文明社会过渡承接点的位置。

  2013年3月,楼继伟担任中国第十一任财政部长。刚刚担任财政部部长的楼继伟,几个月后召开了他进入财政部的第一次大会。

  在会上,楼继伟认为财政改革和发展面临很多难题。首先,财政干部职工日常工作大量陷入事务性工作,无暇主动抓大事,谋长远,一些重大问题迟迟不能破解,导致财政职能弱化,地位下降。其次,财政管理体制机制不尽完善,一些政策只注重当前问题而忽略了长远发展,给经济财政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单项政策间缺乏有效衔接,部分政策甚至出现效应互抵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率低下。还有就是财政部内部政策研究力量分散,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在重大政策的研究不够、水平不高,难以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制定过程中掌握话语权,与财政部作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身份地位不符。

  对于当时中国的财政现状,楼继伟已经有了深刻认识,他认为财政收入形势严峻,赤字率不断攀升,财政可持续性堪忧。另外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过多,专项转移支付繁琐且规模过大,不利于形成公平统一的市场经济还款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还有就是财政支出刚性强,而且结构僵化,支出政策设计不尽合理,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

  2013年全国财政预算赤字1.2万亿元,赤字率为2.1%。但是在当年前五个月的中央财政收入同期增长仅为0.1%。当时,楼继伟就判断,2014年—2017年的财政收支面临的困难就是:收入降速而支出增长,赤字率可能会达到3%。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