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但是对一些农产品而言,丰产的背后,市场价格风险却在加大,一旦农产品价格发生不利变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我国农业稳产都将面临挑战,玉米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一情况下,“期货+保险”模式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对于扭转农业困局发挥着巨大作用。 “今年有2.3亿吨玉米库存,这么庞大的库存,就像悬在头顶上的一把利剑,随时可能掉下来。”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在没有临储兜底之后,玉米价格机制走向市场化,目前下行压力十分巨大。 大商所玉米期货盘面价格变动已经准确地反映了玉米的跌势。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玉米期价(以指数计算)累计下跌了19.5%,主力1701合约一度跌破1400元/吨,在今年大宗商品价格普遍走强的背景下,可谓十分弱势。 “我昨天在市场转了一天,发现多数农户的玉米卖在5毛3一斤左右,还有卖到4毛6的。”上周五,吉林省盛满良玉农业专业合作联社于丽敏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说玉米价格再回到一斤1块钱该有多好!” 据于丽敏介绍,种植成本方面,一公顷农田的地租在6000元,再加上种子、化肥等投入,一吨玉米的收成没有1100元的成本是下不来的,这还得 是在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的情况下才可以实现。“别说今年减产,我们可能只收到1.5万斤,甚至1.3万斤、1.4万斤,就算是收了2万斤,可只卖5毛多 一斤,利润非常有限,日子不好过。” 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的业内人眼中,“期货+保险”模式正是一剂“对症下药”的良方。该模式目前受到了市场广泛关注。 “‘期货+保险’模式出现之前,农户一直都是看天吃饭,赌市场价格,没有别的工具来保护生产利润。”永安期货长春营业部总经理金东升表示,“保险+期货”模式是真正的扶贫,是一个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类“三农”问题的方法。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所谓的“期货+保险”服务“三农”模式已经存在试点布局,是当前农产品补贴政策向市场化过渡阶段的有益探索。 该模式其基本原理是:保险公司基于期货市场上相应的农产品期货价格,开发农产品价格保险产品,农民或农业企业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的农产品价格险产品,来确保和稳定收益;保险公司通过购买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提供的场外看跌期权产品来对冲赔付风险,开奖,以达到“再保险”的目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利用其专业操作优势在期货市场进行相应看跌期权复制,从而转移和化解市场价格风险,并通过权利金收益获取合理利润。 专家指出,农民或者涉农企业、保险公司以及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三者合力将市场价格风险逐级转移,并最终利用期货市场进行期权复制,将场外 风险转移到场内对冲,从而形成有效的风控闭环,在规避市场风险的同时,对产业真正起到保驾护航的积极作用。最终各模式主体各取所需、共同收益、多方共赢。 在吉林玉米市场,就有一个“期货+保险”试点。在保单约定方面,不同保险公司的方案略有差异,但基本上执行玉米目标价格为1500元/吨左右,如果约定时期内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合约各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值低于目标价格,农户将获得差额部分的现金赔偿。保费方面国家农业部专项补贴70%,农民自缴30%,农民自缴部分大约为每吨55.75元。 也就是说,在今年这种情况下,农民掏55元的保费,每吨就能比不参与保险多增加大约500元的收益。 “现在,对参与保险的这部分农民来说,至少每吨1500元的收入有保障了。将来随着农户保险比例提高到80%,甚至90%,就更可以高枕无忧了。成本、价格、利润算好了,投保之后,去掉成本费用发现结果挺好。”长春云天下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爱文说。 模式推广 几多欢喜几多愁 试点的成功只是开始,如何使“期货+保险”模式具有推广性,让更多农民收益是下一步的关键。 王爱文是模式推广中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坦言,这一过程非常艰难。 最初,王爱文以为这项工作会非常顺利,因为这对农户来说,毕竟是好事,而且有政府补贴,符合大家的共同利益。 但运行之后,王爱文叫苦不迭。“一讲到期货,讲到价格变化的时候,农户就都晕了,心里没底,最初一个干的都没有。”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