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健向记者反映,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并不好,赋税负担重,政策也时有不利于行业公平竞争之处。他希望,民营企业能够获得更加公平的成长环境以及更加合理的制度设计。 第三个6.7之后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从观察宏观经济的四大指标——增长、就业、通胀、国际收支来看,GDP增长6.7%,CPI上涨2%,调查失业率5%左右,货物贸易继续保持顺差,无论从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还是从国际层面来看,都是非常好的一个格局:"主要指标数据来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 不过,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良好局面的背后,呈现出的依然是有效需求的增长乏力:1—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增速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仅增长2.5%;外贸货物进口同比下降7.1%(以美元计),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交货值仅增长0.1%。三大需求中,仅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与去年基本持平。 投资增速下滑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重要因素,稳定投资增长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这几年我国经济增速下行,与投资增速回落密切相关。今年1-9月投资增速是8.1%,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三大板块中,制造业投资仅增长2.8%,占比3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 5.4%,占比17.8%;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增长19.7%,占比19.1%。 中国经济迎来了触底回升的拐点了吗?还是处于L型的底部,进入了长期低位运行的阶段,亦或是,距离底部还有一段距离? 经济观察报在10月13日公布的2016年三季度经济学人调查显示:44%的经济学家认为三季度GDP增速为6.7%,38%认为是6.6%,两项占比相加超过80%。 此外,对于今年的三季度经济处于"L型"的哪个阶段这个问题,调查的结果是:54%的经济学家认为已经达到"竖杠"末端,38%认为已经进入"横杠",另有8%认为尚未到达"竖杠"末端。 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马光远日前撰文总一句话形象地描述说:"中国经济真的见底了吗?答案在风中飘荡。"马光远认为,数据的好转当然是好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经济韧性大,回旋余地强。但因为短期数据的反弹,轻言L型拐点已经到来,不符合中国经济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在新常态这个基本逻辑,不符合高层对中国经济一段时期内将处于"L型"的冷静判断,也容易干扰供给侧改革这个大的主题。 工银国际研究部主管程实日前表达了相近的观点:中国经济的核心特征是"三期叠加",即"短周期反弹+长周期下行+超长周期崛起",短周期反弹"W"型反弹的驱动要素是需求侧刺激性政策,长周期"L"型下行的终结则依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真正发力。 程实认为,未来,需求侧刺激性政策的效果正在衰减,短周期反弹的持续需要托底政策继续发力。他表示,"中国经济政策的‘双侧搭配、短长搭配和财政货币搭配’将持续深化,中国经济增长减速但不会失速。实际上,中国经济最近几个月的表现整体优于预期,这也是我们对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谨慎乐观的重要原因。" 相较于上述观点,也不乏更加乐观的看法。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近日就表示,中国经济L型拐点已过,偏执看空中国经济必犯大错。2016年以来的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确实已经进入L型下半场。 邓海清认为,房地产是中短期中国经济的最关键变量,9月房地产投资继续回暖,而正在进行中的房地产调控不会导致新一轮经济下滑。从最终端需求看,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均在2016年呈现了整体见底回升的局面,房地产投资在过去三个季度也是如此。M1-M2剪刀差收窄,则与投资和消费回暖互相验证。 当前中国经济还面临哪些压力?经济观察报的三季度经济学人调查显示:下半年经济面临的压力中,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企业债务(占比29%)、去产能(28%)、清理僵尸企业(15%)、银行债务(10%)。与此相对应的,当前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分别是:国企改革(占比35%)、化解过剩产能(31%)、金融改革(16%)、土地改革(10%)。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